结构持续优化仍须发力赶超
——当前县域经济形势观察
湖北日报讯(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刘卫军)县域经济是湖北省经济的重要支撑。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考验,湖北省聚力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批“排头兵”县市区表现不俗,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省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GDP体量超500亿元的县市区已达10个,比上一年增加1个。其中,继大冶、宜都之后,枣阳逆势跻身“全国百强县”。
24县GDP过300亿元
占全省经济比重升至60.5%
去年,第50万辆全新英朗在“楚天首县”江夏顺利下线,一举创下中国汽车行业汽车工厂量产最快速度。“今年经济增速不低于12%。”武汉市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表示,继续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为湖北省赶超发展作出新贡献。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2月,江夏国税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43%,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奋发努力的,不仅仅是江夏。
去年,湖北省县域生产总值达19540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省比重升至60.5%。与此同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4.6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省39.8%。
面对诸多考验,湖北省一批“排头兵”县市区实力逆势增强。
去年,全省24个县市区GDP超过300亿元,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江夏、仙桃、潜江、黄陂、新洲、襄州、大冶、宜都、枣阳、夷陵10个市区GDP跨入5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加1个。“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对全省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县域上市公司数量达15家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去年,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湖北共18家企业上榜,其中有11家上榜企业来自县域。“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99个,年销售规模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55个,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扎根县域。
聚力供给侧改革,湖北省县域经济步稳蹄疾。
目前,湖北省县域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87个,占全省总数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互联网+”项目有效提升了县域产业竞争力。
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例,通过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依托“湖北乡村淘宝”项目,全省全年开设村淘点近1000个,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湖北县域企业对资本市场热情很高。”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内在需求还是外部趋势,县域经济已经到了借力资本市场的新阶段,可以通过产业投资“借梯登高”。
去年,湖北省县域经济体引进省外资金546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98亿美元。一批县域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县域上市企业达15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15.6%。
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认为,当前,湖北省县域经济与资本市场正在开启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
竞争态势加剧
发展不够仍是最大实际
成绩可圈可点,但与全国“百强县”大省相比,湖北省县域经济差距明显。
在“2016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浙江、山东、江苏分别有26席、22席、17席,三省强势占据全国“百强县”的65%。“发展不够仍是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实际。”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湖北省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市场主体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从区域分布看,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多极”县域发展相对滞后乏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也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县域企业要警惕“2000万陷阱”现象。也就是,当企业利润做到2000万元左右,往往是发展比较危险的时候,要加快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立足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湖北省已有一批县市区探索出一条“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新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县、生态新城和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