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大年三十上午10点多,天门市皂市镇沿河村,村民付和平家的厨房里,透过房梁瓦片飘出屋顶的袅袅炊烟中,伴随着阵阵诱人的食材香味。
切腊肉、烧灶火、煎豆腐、炖鸡肉、蒸蒸肉,灶前柴火旺旺,锅里热气腾腾,满屋饭菜飘香。早早准备,只为让在外奔波一年的儿女们品尝到家的味道。“美味佳肴不在高档餐馆里,而是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正准备团年饭的老付热情地介绍,为了做出家乡独特的味道,他专门从厨房的角落里启封了一件“秘密武器”——柴火灶。
付和平年过六旬,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到武汉做生意,2016年回到天门城区带孙子,平时很少回老家,但他心里的这份乡愁,总是挥之不去。“城里亲戚少,没什么年味,还是回老家过年热闹。”
老伴杨阿姨介绍,这口由红砖砌成的柴火灶,是90年代初期与厨房一起建的,前面一口大锅,可以炒菜做饭,后面一口小锅烧水洗碗,小锅旁边,嵌在墙壁里的烟囱直接通向屋顶。平时,这口灶都封存着,因为家里早就通上了天然气,连蜂窝煤都用得少。
只有到了春节,老付两口子才有机会启封这农家灶,“别小瞧这灶土,做出的饭绝对是农家味,尤其是锅巴饭,孩子们可喜欢了。”杨阿姨说着,将一根柴火伸进灶口。“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柴火灶,烧的都是谷草,现在只能烧树枝、柴火了。”
忙活了几个小时,香喷喷的饭菜上桌了。蒸菜之乡的“主角”当然是蒸菜。粉蒸肉、粉蒸鸡、蒸牛肉、蒸鱼、蒸香肠……十盘八碗,酒助人兴,一家人慢饮细品,边吃边聊,越吃越热乎,越聊越热闹。
“日子过好了,我们啥也不缺,孩子们馋的就是这份家乡的滋味。”嘬上一口水酒,老付眼里满是慈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廖志慧通讯员付磊磊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