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通顺河“通顺”记

时间:2019-02-28

新华社武汉2月27日电题:通顺河“通顺”记

新华社记者皮曙初、杨依军、李劲峰

全长191公里的通顺河,起于汉江,流经湖北潜江、仙桃、武汉三地,最后汇入长江。虽名为“通顺”,却长期“不通不顺”:受工业污水影响,从源头流出10多公里,水质从Ⅱ类直接恶化到劣Ⅴ类;遇到上游排污,下游就关闭交界处闸口,将污水堵在上游,引发上下游冲突……

针对水质每况愈下、跨界矛盾突出、群众投诉不断的“水流不通”“治理不顺”矛盾,湖北在通顺河率先推行河长制。短短一年多,这条黑水河、断头河就变清、变畅……河长制何以如此立竿见影?

上游排污下游“埋单”

位于潜江与仙桃两地交界处的深江闸,是一栋蓝白建筑,6道闸口控制通顺河流速流量。河水流过深江闸口,分南北两支流入仙桃腹地。往年,一到春夏时节,所有闸门就会死死关闭,流动的河水在这儿停滞,通顺河被“拦腰截断”。

“关闸也是迫不得已。”位于下游的仙桃市一位干部坦言,通顺河在潜江境内10多公里,水质就从Ⅱ类直接恶化到劣Ⅴ类。仙桃上百万亩耕地,50多万亩水产,大部分农业、工业用水都要靠通顺河,“来水被污染,吃亏的总是下游。”

仙桃市郑场镇游潭村村民袁传军家在通顺河深江闸旁。他回忆,过去通顺河河水清澈,不仅能钓鱼,还能下河游泳。但自从上游工业园区发展起来后,河水越来越黑,下游养殖户换水就会大批死鱼。

“一看到上游来污水了,深江闸马上关闸,而且一关就是上十天。”袁传军说,河水被憋在闸口,没法流动,就发黑发臭,熏得周边居民窗户都不敢开。

作为上游的潜江市经济开发区石油化工、纺织等工厂林立,也是主要排污源。潜江市一位干部坦言,过去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污水处理等配套系统并未跟上,部分污水直排通顺河。下游一关闸,原本能通过流动自净的河水变成死水,愈发污染严重。

湖北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朱津桥说,通顺河水系分布呈现纺锤形,流经区域都是江汉平原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地区,“通顺河跨界污染困局,在江汉平原上非常有代表性。”

统一调度“休养生息”

2017年,湖北省推行河湖长制,从省到村明确通顺河五级河长。

“跨界河流‘不通不顺’,根子在于规则不清、责任不明,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相互推诿扯皮,致使河流生态、防洪、灌溉等功能被严重分割和弱化。”湖北省副省长、通顺河河长曹广晶说。

通顺河共有16座涵闸、4个泵站。长期以来,各个闸泵调度权分散各地,频频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扯皮、条块分割等问题。湖北省首先将闸泵调度权上收,实行流域统一综合调度。

在各级河长协调下,环保、水利部门经过多方协商与科学测算,建立通顺河流域联合调度机制。在丰水、枯水期不同条件下制定各涵闸的精细化调度方案,确保通顺河日常30立方米/秒的生态流量,先让水动起来。

湖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江浩说,通顺河流域在全国率先探索水资源和水生态的联合调度,使过去分散式、应急式调度模式更加系统化、精细化,“在确保防汛安全基础上,为河流提供休养生息、生态恢复的生态基流。”

责任不清,是跨界河流常常出现“上游污染,下游埋单”等问题的核心。推进河长制过程中,环保部门在通顺河上下游交界、干支流交汇等重点区域,共设置5个断面监测点,实现河流水质24小时自动检测,每小时更新水质监测数据。

仙桃市副市长李少云介绍说,以前上下游水质监测各干各的,监测数据相互不认,现在联合监测,定时通报,实现以监测断面划分上中下游各河段“责任田”,以水质数据直接反映各河段污染防治成效。

  铁腕治污水清河畅

破解河流污染,重在铁腕治污。湖北省环保、住建、水利等部门对通顺河各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设立“逐年改善”的考核目标,要求到2022年全部达到Ⅲ类水体。

对于考核未达标的区域,实行环评限批。仙桃市辖区内的挖沟泵站断面2017年水质不达标,包括仙桃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在内的流域范围整体被环评限批。

精准考核目标之下,上下游地区纷纷铁腕治污。2017年以来,潜江市共投入超过6亿元用于通顺河沿岸治污,关停11家排污不达标企业。仙桃市、武汉市蔡甸区也关停沿河600多家养殖场。

潜江市筹资1.16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开发区园区工业污水。记者在现场看到,8家企业污水全部明管直连到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从污水处理厂摄像头上,各家企业废水排入量,处理后排至通顺河的水质情况实时监测,一目了然。

一年多来,通顺河水环境与水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湖北省环保厅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底,通顺河5个考核断面中,4处水质均从2016年的Ⅴ类或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总体考核达标。过去矛盾集中的深江闸断面,水质也稳定达到Ⅲ类。当地村民说,去年再没看到关闸挡污,“河水流动起来,这条河真正通顺了”。

潜江市委常委、通顺河潜江段河长董方平说,通顺河从黑水河、断头河,变绿、变畅的探索表明,依托河长制平台理顺调度、划分责任、强化考核后,河流跨界污染、上下游冲突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完)

(责任编辑:张潘)

  • 上一篇:武汉单项最高年奖励2000万元引进培育总部企业
  • 下一篇:武汉市开展今年第二次市区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