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旗装、小脚到自信踏步的摩登女郎,从大门不出到顶起“半边天”,近代百年来中国女性变化惊人。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正式开展,一件件展品是女性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历程最有力的印证。
清代的画珐琅八宝喜字纹把镜做工精美。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本次展览分为“家庭与婚姻”“服饰与身体”“教育与职业”三部分,以女性生活形态的变迁为主线,共展出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与女性相关的170余件(套)文物,包括了清代、民国女性服饰,做工精美的聘礼盒、双喜字纹金手镯、首饰盒、发簪等器物。
清代满族女性的“旗装”(左1、2),汉族女子穿的上衣、下裙的传统装束(右1)。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展览中众多不同年代的女性服饰引人关注,如清代满族女性的“旗装”,汉族女子穿上衣、下裙的传统装束,以及民国时期的旗袍。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彭博介绍,传统中国服饰讲究克制个性情感,只能在衣服颜色和花纹上做出改变。晚清西风东渐,女性服饰也受到影响,原本宽大平直的造型,逐渐变得裁剪合身,女性服饰开始追求表达自我、实用的目的。
武汉百年老字号显真楼照相馆场景还原。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旧上海名媛唐瑛的服饰,与陆小曼齐名的唐瑛是知名美女,此次展出了她曾穿过的“淡紫法兰绒绣花旗袍”。唐瑛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时尚,穿衣考究而前卫,一直都是引领上海滩时尚风潮的风向标,是当时爆款的“带货女王”。
清乾隆时期的剔红缨戏图圆盒因双面都有雕刻图案,较为罕见。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展览中还有民国时期女性杨先知的小学教员师资训练班结业证明书、甄选合格证明书等一系列证明材料,她的经历就是近代中国女性接受教育、投身社会的缩影。来参观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学生罗乐怡说:“看了这个展览,才知道过去女性上学很不容易。作为一名当代女大学生,我很庆幸在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学习,一定要备加珍惜学以致用。”
旧上海名媛唐瑛穿过的“淡紫法兰绒绣花旗袍”,引观众拍照。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此外,展览还特别增加了武汉本土元素设计,复原了百年老字号显真楼照相馆、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女子中学等场景,以此纪念近代以来为女性独立与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先辈们。
展览开放至5月5日,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见习记者吴嘉豪 通讯员卢奕)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