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缓老大学’具有创新意义,值得向全社会推广。”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夏潮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生活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概念已发生变化,开展社会养老工作时,应重视和发挥退休后的“初老人群”的重要价值。
夏潮认为,在国内人口构成情况中,60岁到80岁之间的“初老人群”已占有相当比例,应当对这一群体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
得知武汉正在推广学养融合模式的“缓老大学”,夏潮表示肯定。他说,该模式集中结合了传统老年大学和市场化运作的优点,满足了“初老人群”的需求,值得全面推广。
“能给‘初老人群’提供继续学习、服务社会、再次就业的平台,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劳动技能、社会经历,为社会贡献更多价值。”夏潮建议,“初老人群”可选择为需要照护的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照料服务可用积分进行前期储蓄,在自身有需要的时候,用积分享受照护服务。这样,可全面调动社会资源,为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可持续性的医养资源。
夏潮说,“缓老大学”模式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中的新样本,他希望国家在推广“缓老大学”时能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初老人群”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拥有幸福的晚年。(特派记者刘晨玮)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