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武汉“绿色辩证法” 修复也是发展

时间:2019-03-26

* 武汉一周开栏的话 今起本报推出“武汉一周”专栏,意图通过梳理武汉新近发生的大事要闻,以及具有代表性、启示性的新近变化,理解当下这座城市的治理逻辑,把握武汉发展脉搏。本栏目每周一期,敬请关注。

龟山风景区整治复绿工程再出大手笔,11处历史遗留的建(构)筑物被拆除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最近武汉连续发起龟山整治、码头岸线优化、南湖攻坚战3大行动。一个鲜明特色,或者说一个主基调贯穿其中,那就是以“修复生态”为目标,誓让江城武汉更文明、和谐、智慧、整洁。

修复也是发展。修复就是发展本身,并将倒逼出更好的城市发展。武汉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过程的做法,正让“绿色辩证法”找到一种富于城市自身特色的落地方式。

拆违复绿,新龟山将擦亮“城市之眼”——

生态修复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

东湖绿道、园博园……这些年来,武汉致力生态修复,打造美丽中国新名片,产生了诸多亮点,但是这座城市远未满足。开年以来,全城目光聚焦龟山。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座山上陆续修建起大量殿阁馆所、办公场地和游乐设施,深深影响了龟山正常功能的发挥,也让古老城市的魅力无法充分显现。

有鉴于此,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清查山上建筑物情况,明令“拆除一批、整治一批、保留一批”,拆违复绿。

短短一个多月,龟山已拆除两波建(构)筑物:第一波300平方米,包括一家茶社、一座铁塔;第二波4100多平方米,包括扎根龟山办公50多年的市公安交管局大桥交通大队,还有电视发射台一栋办公用房、原消防瞭望塔两处闲置用房、市人防办一处办公用房,以及龟山景区有碍观瞻的5处自有建筑。

开弓没有回头箭,强力行动仍在继续。

拆违复绿后的新龟山将是怎样一番情景?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被拆场所均将进行生态修复,种植可以丰富山林景观的色叶树种和开花树种,这座千古名山未来将成为“城市绿肺新名片”。其中占地达3000多平方米的大桥交通大队原址,将修建一处南大门,今后游客由此登临龟山,可一览“龟蛇锁大江”胜景。

修复生态,美化两江四岸,保护好城市绿脉与文脉,既是武汉市为迎接军运会所做的“年度”紧要事情,也将在绵长时间尺度上改变城市面貌,让武汉变得更美、更宜居,发展空间更敞亮轻快,更有底蕴和吸引力。因此,这也是改善城市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市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武汉要对标“四个一流”,始终保持干劲不松、力度不减,努力向世界展示大武汉的新时代风貌。

拆并老码头,水岸同治换天朗气清——

生态修复倒逼城市高质量发展

眼下,武昌月亮湾社区的居民到江滩散步会发现,江边的武北码头消失了,通往江边的栈桥被拆除了,日常停泊的趸船、吊船也都不见了,水面一片干净。

不久前,这里打响了武汉整治码头的“第一枪”。

到4月20日前,武汉市将全面完成长江和汉江核心区范围内货运、船厂码头的清理,集并公务、旅游客运码头。“无货运船厂码头、公务旅游码头集约化、城市滨江生态景观明显提升”,是武汉市追求的目标。

去年底,这座城市将生态修复的目标瞄准悠长曲折的两江岸线。众所周知,作为滨水城市的武汉,老码头、老船厂很多,许多设施不仅外观斑驳,影响城市景观,在经济上也早已失去原有功能。

根据部署,武汉核心区内将拆除55个码头,迁移8个码头,集并整合26个码头,优化调整后剩余码头40个,总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武昌区领到任务后迅速行动,抽调专班集中办公,挂图作战,“一码头一档案”。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水务局联合发布湖泊排口排查方案,自我加压:6月底前要完成166个湖泊入湖排口复核工作,排口清单向社会公开。

不搞缝缝补补的补丁式美化,一盘棋、大手笔、实打实修复生态,武汉的做法实际是在倒逼城市发展。不折腾,一张蓝图干到底,“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干出来的都是实绩,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武汉市委市政府以不破不立的气魄,激活和优化原有资源,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目标阔步前进。

南湖攻坚战,将让这一智力密集区获得更美好的发展空间——

良好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南湖攻坚战,是湖北省委、武汉市委高度关切的焦点战。这里聚集着5所高校18万师生,更关系到近百万人的切身利益。

“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攻坚,是南湖治理的重中之重。

针对“初雨”,武汉正在探索建设专门的处理厂,例如在武昌区楚平路附近,人们将建成一座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设施,一旦下雨,汇水区内的雨水就会顺着管子进入收集系统,待储蓄、净化完毕后,再进入南湖。在南湖大道绣球山附近,一座外观如同一个个集装箱的分散式设施目前已投用,所排尾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改造管网方面,施工人员要一边加紧埋设新水管,一边要小心保护原有管线,确保雨污分流,且避免开膛破肚式施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在这个春雨连绵的季节里,工人们每天都“扎根”在地下,忙碌不停。

南湖一带地质条件复杂,武汉引入最新科技手段,邀请众多院士“问诊把脉”,指导深基坑等关键部位的施工。

摸底普查、雨污分流精细改造、市政污水管网“海绵化”、控制面源污染、湖泥清淤、生态补水……这些任务,需要一件件都做到位。

良好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南湖攻坚战,还市民一湖清水,既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强力修复,也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质量的强烈需求。修复好南湖生态系统,对智力密集的南湖地区、对整个武汉市,都至关重要。

  • 上一篇:产量约占全国三成出口俄罗斯 大荆州做火小龙虾
  • 下一篇:李志来:在文学的田园里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