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在汉创业,武汉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5000元。这5000元对走上创业之路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小王来说,可谓雪中送炭。然而经过一次次申请,半年过去了,5000元补贴始终可望不可及。昨晚,武汉广播电视台播出的《作风聚焦》栏目曝光了此问题。
2014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小王在青山区创办了一家生产疫苗辅助性产品的公司。为享受创业优惠政策,去年10月,他向青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申请了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
根据《武汉市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清单,申请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必须满足大学生自毕业学年起5年以内,在武汉初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及以上、带动就业2人及以上的条件。小王介绍,公司创办已有三年,有六七个员工,政策上是基本符合的。
但至今,小王都没拿到这项补贴,原因是审核没过关。小王说,去年11月份青山区劳动就业局来检查,他们说,我们只有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只能作为生产基地,不能同时作为办公基地,因缺少办公基地,我们没申请到补贴。
按审核部门的要求,小王对公司进行了整改,今年2月份找到了办公基地,并再次提出申请,但直到3月,都没人来审核。
办公基地和生产基地是不是必须要分开?巡查员向经办单位青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负责人咨询。
“能不能就搞一个房间,我所有设备都在那里,场所也在那里,我这样符不符合呢?”巡查员以创业者身份问道。青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刘开寄回答,只要你的主体在那里,应该没问题。
既然没问题,为何补贴申请不下来?巡查员亮明身份,刘局长解释,当时他在休假,是下属对小王的公司进行审核,在现场提出的是“口头要求”,还把资料退给了街道。
【点评】5000元创业补贴虽不算多,但代表着市委市政府邀请大学生在汉创业的诚意和鼓励。这笔“感情投资”最终获益的是大学生,更是我们这座城市。只有相关部门带着对创业者的感情和对城市未来的责任心,主动服务,才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愿意“留下来、干起来”。(记者舒翔宇)
(编辑: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