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城市磁力”再升级 今年3个月超20位院士加盟武汉

时间:2019-04-24

刚刚举办的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来汉创业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今年武汉经济“开门红”,一季度GDP创2016年来新高,社会各界对武汉高质量发展预期向好,武汉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城市磁力”再升级。

长江日报记者4月20日从市招才局获悉,今年前3个月,有超过20位海内外院士加盟武汉。院士们纷纷表示,看好武汉高质量发展预期,愿意扎根武汉,与武汉一起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武汉市招才局负责人表示,我市正大力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顶尖技术,根据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力争通过人才引领、技术创新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市科协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院士引进力度,依托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

据悉,近期我市将启动“战略科技人才”邀约认定工作,大力支持诺奖、院士、国家级重大人才及科技奖项获得者、知名创业投资人、商界大咖等战略人才落户武汉,采取“自由定方向、量身建平台、任务定经费”模式,提供“不设上限”综合资助和全方位专属服务。

英国病理医师皇家学院院士马克·斯莱文:

武汉发力大健康产业,让我赶上好时候

“未来,我们会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成熟经验带到武汉,期待这里的大健康产业开花结果。”年初刚牵手武汉生物健康龙头企业人福,英国病理医师皇家学院院士马克·斯莱文说他赶上了好时候,因为该产业正在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会为未来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一季度武汉经济实现了“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同期,城市预期向好,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持续汇聚,包括斯莱文在内一批海内外院士加盟武汉战略新兴产业,其中武汉打造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尤其吸引着他。

斯莱文谈到在武汉闭幕不久的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他认为这座城市非常重视像生物医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这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人福医药作为湖北省生物医药的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完善的人才体系、丰富的市场经验,未来将借助人福医药的平台引进更多的英国前沿康复医疗机构和优质企业,整体提升光谷生物城的健康服务水平。

今年1月22日,光谷人福国际健康城生物与康养产业研究基地揭牌,同日,中英医疗联络中心揭牌。斯莱文院士受聘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顾问,并见证中英医疗联络中心揭牌,双方将在分级诊疗、人员培养、技术转移等方面深度合作。

斯莱文介绍,大健康领域涵盖广泛,包括传统医学、医疗器械、健康养老、营养食品,也包括生物技术、健康金融、医疗大数据等,而英国在诸多领域都有成熟经验,未来与包括人福在内的武汉产业界合作空间巨大。

美国科学院院士卡尔·朱恩:

在这里,能把技术推向世界最前沿

一个月前,美国科学院院士卡尔·朱恩第一次来到武汉,并首次在光谷设立院士工作站。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内科病房查房时,他不禁为武汉本土的顶尖技术叫好:“武汉波睿达生物联合武汉同济医院原创的双靶点CAR-T治疗方法非常棒,这是一种有趣的治疗思路。”

CAR-T疗法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2011年,朱恩团队在全球首次成功运用该技术,治疗了一名晚期白血病患者,将这一技术推向世界前沿。朱恩团队相关基因治疗方法,2017年已获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认证。

这样一位行业“鼻祖级”人物,在武汉城市预期向好的吸引下,来到武汉。3月28日,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科学院院士卡尔·朱恩在光谷生物城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

目前,全球有250多个关于该领域的临床试验研究,而绝大多数都在中国。向院士发出邀请的武汉企业波睿达,就是其中翘楚。去年,这家企业获得了全球首个 “应用CAR-T免疫细胞治疗HIV”发明专利授权。

据了解,波睿达已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武汉疾病救治中心等医院开展了针对恶性血液肿瘤、感染性HIV的临床试验研究420余例,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而朱恩院士一直呼吁,对于这项前沿治疗来讲,很大的挑战是把过程自动化和流程化,统一标准、减少成本。他看好在中国的产业应用场景,并对武汉不断诞生顶级生物医药技术和加速进入产业化尝试,表示看好。

波睿达董事长张同存介绍,他和朱恩院士相识于2015年的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上,那时候波睿达刚刚成立不久,张同存邀请朱恩院士加盟波睿达,朱恩院士首先推荐了其团队的约瑟夫·梅林·霍斯特(Jan Joseph Melenhorst)博士访问波睿达,霍斯特博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和相关研究实验室(PDCS)主任,有着极其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双方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后,波睿达将借智顶尖科学家,引进优化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加速企业药物申报进程,并提升公司研发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

在百湖之市做“水文章”,大有用武之地

“武汉一季度经济增速超过预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20日,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负责人表示。这家集融资、投资、工程建设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已引入了张杰、周福霖、欧进萍、王浩、缪昌文、钮新强等6位进站院士。

其中,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尤其引人注目。这位给水排水工程专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和验证了生物固锰除锰机理,纠正了传统技术误区,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地下水除锰难题,并主持创建了国内首座污水再生水厂,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目前,武汉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作为百湖之市的武汉,如何做好水文章?张杰院士是我们今年引进的第一位外省进站院士,他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在水环境领域的发展,为武汉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献智献策!”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武汉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创业创新氛围越来越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出台一系列的好政策。“在汉企业有需求,有平台,有氛围,这也是院士愿意来武汉的重要原因。”

下一步,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将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项目、政策、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

攻克轨道交通难题,服务大武汉

“经济规模越大,要保持高增速就越难。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武汉一季度能取得8.4%的好成绩,非常不容易,这要得益于创新驱动。”

20日,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武汉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较深积累。“这一点,从我们这个院士工作站就可见一斑。一般的企业,引进一两名院士就很不错了,而铁四院去年一次就引入了十多名院士。这背后,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鼓励支持是很重要的。”

翟婉明是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铁路专家,主要研究铁路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等领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与位于武汉的铁四院院士工作站签订了入站协议。

“在武汉,我将主要攻克两方面的难题:一是高铁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的差异变形问题,二是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问题。我国高铁和地铁规模已在世界领先,但仍有很多领域需要科技创新。”翟婉明说。

他建议,武汉持续打造更优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专家,非常希望自己成果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武汉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未来几年,我期待见证它的变化。”翟婉明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

老熟人惊叹武汉新变化

5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长期从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和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究。目前,他正着手准备和武汉的企业合作,将绿色低成本高强度材料投入生产应用。

对于毛新平院士而言,武汉再熟悉不过,青年时期曾求学于武汉钢铁学院,也在武汉工作相当长的时间,但近年武汉的变化依然让毛院士感到吃惊。

“每天不一样并非一句口号,我是切实感受到了。”毛新平院士说,武汉的变化不仅在交通等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变化也很大。他回忆:他所服务的企业对接的是蔡甸区,还没等他们上门,蔡甸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主动登门询问需要什么帮助,感觉到政府已经由过去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了。

在毛新平院士看来,武汉对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创新与活力,也离不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

“院士只是一粒种子,能发挥多大作用主要看土壤。”熟知毛新平院士的武汉日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毛新平院士愿意留在武汉,看重的不是眼前经济利益,而是他的技术得到推广得到应用,得到社会的认可。换句话说,就是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很快转化,形成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

很多医学大咖都相中了武汉

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正在武汉兴起。与此同时,一些医学大咖也相中了武汉。看好武汉的科技创新能力,中科院院士、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与武汉亚心医院合作,计划在该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共同打造华中地区心血管疾病领域医疗高地。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曾创造多个心脏病诊治的“全国首例”。亚心医院副院长苏晞介绍,从亚心建院时起,葛均波就与医院有交往,曾和朱国英老院长一起共同推进过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他虽在上海中山医院工作,却与亚心有不少学术交流,对武汉地区的医疗资源和行业状况比较熟悉,也一直在关注亚心这样的知名心脏病专科医院的发展。

湖北是人口大省,病例资源丰富。武汉是中部医都和大学之城,具有国内前列的医疗人才资源,临床科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这些都是吸引葛院士前来的因素,他非常愿意来武汉开展工作。”苏晞说。

据了解,葛均波院士工作站主要开展泛血管疾病的防治及诊疗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等。这将有益于医院的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和学科水平的提升,推动本地医疗科技水平以及卫生健康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对国家出台疾病政策,医疗资源配置都具有积极意义。

  高层次人才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

马克·斯莱文

与人福合作,受聘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顾问,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成熟经验带到武汉

  卡尔·朱恩

与武汉波睿达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后,企业将引进优化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

张杰

加盟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在水环境领域的发展,为武汉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献智献策。

翟婉明

与武汉铁四院院士工作站签订入站协议,在汉将攻克高铁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的差异变形难题和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难题。

毛新平

与武汉企业合作,将绿色低成本高强度材料投入生产应用。

  葛均波

与武汉亚心医院合作,计划在该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共同打造华中地区心血管疾病领域医疗高地。

长江日报记者黄莹 李佳 康鹏 杨佳峰 通讯员王冲 赵官琳 胡雪柯 娄会斌 吴丹 文字统筹马振华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鸟儿恋上武汉 6年从353种增至409种
  • 下一篇:今年湖北将制定地方新标准超8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