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冶琼。(武汉大学供图)
图为:黄莺。(武汉理工大学供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切实引领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在读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和10名“最美大学生”。
我省高校有两人入选。乐当学生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武汉大学徐冶琼获得“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双目失明却以梦想照亮前行路,自强不息,温暖他人,武汉理工大学黄莺获得“最美大学生”称号。
两朵金花,书写了各自的最美青春。
用信念的火种点亮人生
在徐冶琼看来,许许多多辅导员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立德树人,自己只是他们其中一员。对于此次入选“最美高校辅导员”,她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近10年的辅导员,我再次感受到了学生成长、学生认可给予我的巨大成就感,更加深刻体会到使命在肩。”
徐冶琼2010年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现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她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当选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徐冶琼用信念的火种,点亮学子的人生。她在全国大学生新党员培训示范班上,与学生谈信仰;作为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报告团的30名成员之一,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近3年里,理论宣讲近30次,线下参与学生6000余人次,线上点击观看过万次。
徐冶琼注重发掘珞珈红色资源,将“大道理”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身边事、身边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她带领学子们探寻校内革命旧址、翻阅历史文献、走访老党员老教授,将校史和党史相结合,历时半年编写的《珞珈风云》被作为新生入学教育读本在全校推广。
徐冶琼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新思路,但“老办法”用心用好也依然管用。谈心谈话,就是她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她坚持每周与学生一对一谈话,倾听学生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进行启发引导。
对学生们来说,徐冶琼是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学生暑假去乡村支教,她陪学生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学生参加篮球赛,她带着啦啦队呐喊助威;学生做手术,医生问“谁是家属”,她马上回答“是我”;学生有突发状况,她半夜一接到电话,便迅速赶到……在点点滴滴中,她生动诠释了爱与责任,也用自己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们。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这是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2015级本科生黄莺的座右铭。对9月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她充满期待。
两岁时的一次高烧,让黄莺从此失明,但她始终心向阳光,乐观开朗。4年前,她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一个从小就看不到黑板的姑娘,小学、中学均在盲校学习,竟然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重点大学,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上大学后,黄莺在学习上也遇到种种困难。例如,在高等数学学习中,读屏软件无法识别高数符号,老师也未能找到盲文教材,便安排研究生以口述方式,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她补习。她付出几倍于常人的努力,抄写了几百页的盲文笔记,总算没有落下这门课,期末考试考了97.2分。
在不懈努力下,黄莺连续三年保持综合测评班级第一,大四时顺利保研。
本科期间,黄莺虽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在社团活动中忙碌,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校内外演讲中,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青年;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参加普通高考的视障学生提供指导;在帮助视障人士的微信公众号上,分享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关注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社会问题研究……她希望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一分光和热。
黄莺曾当选为201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前不久被评为第14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此次又获得“最美大学生”称号。对此,她心里充满了感恩:“能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特别荣幸。感谢一直以来为我付出的老师、同学和家人,感谢高考政策让我有机会在高校学习。”
黄莺为本科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读研期间,她将继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用所学服务于残障群体,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她也期待,能和更多人一起努力,让残障群体未来的生活更幸福。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吴江龙 谢小琴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