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梁爽 通讯员周晶晶 赵春蕾)渣土转运码头严重影响长江水质,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后,终于推动违建码头拆除。长江日报记者21日获悉,武汉市检察院近期开展诉前检察建议“回头看”工作,检察官们来到位于武昌江滩的长江武汉段某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现场考察武昌区检察院办理的渣土码头环保公益诉讼案的成效。
“大家看,这是水源保护区整治前的状况,码头、违法建筑林立,江边一片‘脏乱差’,再看看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一片江滩生态公园了。”在保护区内的展板前,武昌区环保局执法大队大队长贵骏介绍案件办理前后保护区的环境变化。
环顾四周,整齐的绿色围网内,树木青翠,绿草茵茵,几名工人正用割草机修剪着草坪,几十米外的江水静静流淌。
三年前,武昌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长江武汉段某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了两处渣土转运码头,部分停靠违建码头的渣土转运船为减少运输成本,直接将渣土倾倒至长江,严重影响长江水质和航道安全。经调查确认,环保部门在执法中未能及时排查该违法建设行为,在码头建成后也未将违建码头拆除到位。该院随后向区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拆除违建码头,加强对辖区内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区政府得知后,成立专班开展综合整治,最终违建码头被顺利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恢复生态原貌。
“由于历史原因,码头权属复杂,整治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我们在四五个月内就全部完成了。较好的整治成果使我们认识到,检察机关给我们发检察建议,实际上是在帮我们,他们的严格监督和协调沟通促成了多部门的合作,推动了整个环境整治工作的迅速开展,堤上见江、江上见滩的美景才得以复现。”贵骏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回访期间,安徽省安庆市人大领导和检察人员还专门前来武汉围绕长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做专题调研。武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向来访者介绍了武汉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办案模式、办案类型、典型案例,以及如何通过诉前检察建议解决行政机关之间的执法壁垒、执法多元化问题,逐步与行政机关建立起公益保护共通共融机制。武昌区检察院介绍了该院如何攻坚克难,用“生态检察”服务长江“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