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考古发现,灭夏之初,商王朝就向南扩张,盘龙城是商人在长江流域建立的一处重要据点,逐渐发展壮大成南方区域中心城邑。盘龙城的起点及对于商王朝的重要性,考古界认知较为一致,但盘龙城为何会被商人遗弃,目前仍有诸多线索。
8月25日,2019年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盘龙城宫城何时废弃
在《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出,盘龙城宫城始筑于盘龙城四期,至七期时“已沦为废墟”。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刘森淼在研讨会上提出,盘龙城遗址七期之初宫城已废弃之说不可信。刘森淼提出了七期宫城仍在使用的直接证据:“宫城内存在盘龙城七期的文化堆积,此时宫殿区已迁往杨家湾,但城内要地,有可能是重要物资存放场所。”同时他还从城垣的考古地层学观察找到证据,“宫城城垣保存那么完整,在当时应该一直受到人们呵护,并使用到最后。”
刘森淼认为,宫城的废弃和盘龙城的废弃时间一致。“目前,我们发现最晚的贵族墓葬,大约时间为殷墟文化一、二期之际,此墓下葬不久,商人就离开了盘龙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认为,目前考古发掘表明,宫城到盘龙城七期时没有大的贵族墓地了,起码证明宫城不再是盘龙城的政治社会中心。
势力收缩后离开“南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提出,盘龙城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长江流域距离商王朝政治中心最近的区域。商王朝的南方区域中心城邑是盘龙城,商移民通过这个区域中心越过长江,在鄱阳湖与洞庭湖之间的长江以南地区,也留下了商代早期商文化的遗址,如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等。
到了相当于商都城郑州至安阳的过渡阶段,尤其是到了殷墟早期以后,商王朝的政治势力已经大大收缩,先前这一地区的商人因某种原因离开了他们先前长期经营的“南土”,不仅长江中游以南原先商文化的邑聚已全部废弃,长江中游以北大部分区域也难觅踪迹,就连商王朝早先建立在长江北岸的区域中心城邑盘龙城也都荒废。
商前期的商文化聚落有盘龙城这个中心城邑,围绕着这个中心城邑在长江中游以北形成了连续性的带状分布,并且在长江以南的西南方向直抵洞庭湖东北的岳阳一带。盘龙城被遗弃后,原先的中心区显得虚化,商文化聚落分布区整体北移了一百多公里。
商人在营建了盘龙城这个中心城邑以后,他们是直接与长江以南铜矿等资源产地的人们接触,其中洞庭湖东北可能是当时商人的主要关注区域,留下了商文化的岳阳铜鼓山和樟树潭遗址,后者还有冶铸现象的存在。
孙华提出了一个疑问:历史上常常出现一种现象,中央王朝的势力衰退后,在当地往往会形成一种存在于土著“蛮族”和中央王朝之间的地方势力——“南中大姓”。这些大姓是早年从中心地区而来的移民,他们长期生活在远离中心地区的边远地区,熟悉中央王朝的典章制度和当地情况,并与当地或更远方的土著族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中央王朝与边区土著社会的中间社群,往往代行中央的一些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商代晚期的长江中游地区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呢?
杨家湾北坡:盘龙城变迁的新线索
研讨会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孙卓分享了盘龙城杨家湾北坡石头堆积的新发现。
孙卓介绍,杨家湾北坡存在大面积石头堆积,可能为性质相关的同一处遗迹,与盘龙城遗址主体年代同时。石块分布的形状可见有明显人为作用的痕迹,虽然目前对于石块堆积的性质暂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从遗迹分布的范围推测,商代前期杨家湾北坡曾存在大面积、高强度的工程活动。杨家湾南坡在盘龙城遗址晚期曾是聚落的核心地区,而北坡聚落的情况不太清楚。杨家湾北坡石头堆积的发现可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盘龙城杨家湾聚落的布局与性质,并可能为解读盘龙城聚落的变迁提供线索。
张昌平表示,杨家湾地区是商人聚集在盘龙城最后的地带,未来两年,盘龙城考古的重点将放在这一区域,希望能回答我们更多的疑问。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李铭扬 白雪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