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23日电(记者李建平)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信息日益庞杂的今天,如何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的效果,找到阅读的乐趣?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作为一名资深的读书人,阐述了自己的阅读观。
杜骏飞并不赞同当下“国民阅读率低”的说法。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于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获取知识、信息,而个人阅读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传统纸质书的阅读随之减少了。但青年一代对信息的占有欲变强了,竞争的焦虑使得他们不断尝试通过阅读来寻求信息资源,纾解生存竞争的恐慌,解决当下问题。每个人的总阅读量在不断增大,阅读类型也日渐广泛驳杂。
杜骏飞认为,真正的问题不是阅读率低,而是阅读质量降低:“碎片化”的浅阅读成为人们阅读活动的主轴。长期习惯于“浅阅读”的头脑,无法接受需要“深阅读”的文本。生活节奏变快所带来的不安定感和危机感,加之“时间经济”的压力,使得人们受到的诱惑增多,精力更加分散,很难沉静、专注地进入阅读的世界。
“真正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精深的,没有高质量的阅读,不可能接触和抵达它们的内涵。”杜骏飞说。
如何有效地阅读?杜骏飞引用南宋学人的话做了阐释: “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杂似博,陋似约。学者不可不察也。”读书学习,一定要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博不等于“杂”,“杂”是缺乏系统性的胡乱读书,也缺乏目的性和规划性。另外,读书除了注重“博”外,还要注重“约”。“约”不同于空疏而浅薄的“陋”,而是说读书要抓住重点,掌握核心的知识领域和方向,并在这个领域不断深入下去。
杜骏飞建议,年轻人读书应聚焦自己的事业领域,对目标知识做同心多元化扩展,并形成系统认识。要识别真正有价值的关键书目,作深耕式的精读,且对核心知识应达到一定的阅读思考强度。不能浮光掠影,更不能孤陋寡闻。
杜骏飞认为,如果把“用处”当作了读书的唯一目的,那就把读书看低了。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哺育和陶冶。(完)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