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时间:2021-01-24

小科考队员拿着找到的蚌壳请教自然导师蜗牛。记者黄亚婷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4日讯(记者黄亚婷)“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1月24日,由一些中小学生和“小湿地长”组成的“湿地小小科考队”来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简称武湖湿地),探索底栖生物的秘密。

位于武汉市西南的武湖湿地是市级自然保护区,季节性水位变化较大。眼下正处隆冬时节,水位较低,裸露的滩涂上,大片蚌、螺的空壳密布其中。上午9时,“湿地小小科考队”就抵达了此处。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的自然导师“蜗牛”作为带队老师,首先讲解了底栖生物的基本种类,并给每位小科考员发放湿地常见底栖生物图鉴。

河滩上密布着蚌与螺的空壳。记者黄亚婷 摄

12岁的陈星语找到了矛蚌、圆头契蚌,她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生活在城市里,虽然常常可以看到江和湖,但从来没发现原来湖底有这么多生物。老师刚刚讲解说地球只有6%的湿地,却孕育了20%的物种,湿地太珍贵了!”“老师!我发现了钉螺和福寿螺的外壳!”11岁的赖言坤是个科学爱好者,他之前在网上看到过钉螺传播血吸虫病、福寿螺是入侵物种的生态新闻,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并找到这两种螺的外壳。

“钉螺是血吸虫和哺乳动物的中间宿主,当然现在武汉一带的湿地中已经没有血吸虫了。我们可以了解到,底栖生物虽然是较为低等的生物,但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蜗牛老师介绍,“有钉螺、福寿螺这样的负向作用,也有很多正向作用,比如一些蚌壳和螺类可以作为人的食物、动物饲料,产珍珠,还是许多水鸟的食物,它们在生物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过1小时的调查,“湿地小小科考队”在河滩上发现了20种蚌与螺的空壳。“蜗牛”老师说,在武汉,武湖湿地这样的保护区中,大约生活了30多种蚌、螺之类的带壳软体动物,这让孩子们惊讶无比:居然有这么多种!“很多底栖生物只在水质好的区域生存,它们反映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没有蚌壳的水体,说明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湖湿地有这么多种带壳软体动物,说明生物多样性很高,整体生态环境良好。长江和汉江穿城而过,武汉还有165条河、166个湖泊,是当之无愧的‘湿地之城’,但我们认识湿地不能只知道水,更需要知道的是湿地生态系统里的生物,包括人类自己。”

“湿地小小科考队”在武湖湿地找到的底栖生物外壳(部分)。记者黄亚婷 摄

据介绍,这是武汉中小学生湿地研学教育活动之“跟着湿地去旅行”的其中一场,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策划开展。

【编辑:贺方程】

(作者:黄亚婷)

  • 上一篇: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485人
  • 下一篇:二环线能否像三环线一样分快慢道?网友热议“快速路上的龟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