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0日讯(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杨祎林)“现在的房子更宽敞、更明亮,窗户也更大了,比原来的老房子强百倍。谢谢街道、社区帮我们解决了老大难!”1月20日,60岁的俞先生和妻子吴女士一边打扫整理房间,一边高兴地说。去年12月底,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此处危房重建工程完工,他家和其余5户居民圆了住新房的梦。
居民查看重建的新房环境。 记者谭德磊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看到,俞先生家住在一楼,小小的房间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地砖已铺好,墙也粉刷了,水电已通,可拎包入住。一家人把衣柜、冰箱、厨具、桌椅、床都搬回来了,墙上还新装了壁柜。“95岁的老母亲盼着早点搬回来住,在新房里过春节。”他说,一家四口目前还在外面租房过渡,等新房整理好了,随时可以搬回来住。
俞先生家住武昌区中华路街道西城壕社区辛酉巷,他家和几户邻居共同居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初的老房子里。这栋上百年房龄的房屋为木质结构,楼上楼下两层共8间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因房屋年久失修,该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去年6月,因连日大雨,房屋突发屋顶局部塌陷。为消除安全隐患,街道、社区立即动员房内居民搬出来,有的投亲靠友,有的临时租房住。
居民查看重建的新房环境。 记者谭德磊 摄
据了解,该房屋产权由6户居民共有。其中,常住居民3户。社区千方百计联络房屋涉及的住户,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经多方反复协商,决定按照原地址、原面积、原高度“三原”原则重建危房。去年7月,街道启动“民呼我应”机制,呼叫区城管、应急管理、房管、规划、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排危处置,实施危房重建工程,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流程,由网格员帮忙跑腿,在一周时间内办好有关手续。
“我们把群众的操心事当自己的事办。”社区党委书记翁文静介绍,为确保工程质量,社区积极帮忙联系筛选施工队伍,由街道司法所派驻社区定点律师帮忙把关,拟定居民合伙建房协议、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造价,保障居民利益,并协调解决房屋重建资金,采用分期付款,缓解居民经济压力。
居民查看重建的新房环境。 记者谭德磊 摄
去年9月,重建工程开始施工。施工初期遭到附近不理解的居民阻挠,社区启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发动区法院下沉法官、律师、民警上门调解,给居民代表做思想工作,普及法律知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理服人,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及时化解了矛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施工期间,省粮食局下沉党员配合网格员到现场巡查,督促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不扰民。
【编辑:姚昊】
(作者:谭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