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存,黄陂是商代晚期青铜器运输路线重要节点

时间:2021-01-13

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发掘现场。记者万建辉 摄

铸铜人工台基面积约1100平方米

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揭示的商代晚期铸铜遗迹,经考古人员对出土铜器、铜渣鉴定分析,与同一时期鄂东铜矿产地、中原商都青铜器化学成分均有关联,由此可推测出一条商代晚期青铜冶炼运输线路图。

1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随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前往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探访,在铸铜的人工台基遗存看到灰烬沟、粗砂坑、炉基、陶范坑、垫土坑等遗迹,在文物陈列室看到郭元咀遗址出土的箭镞、削刀、铜块、铜渣等青铜遗留物。

出土的铜匕首、铜箭镞等铜器。记者万建辉 摄

该遗址地处黄陂双凤亭公园北、滠水东岸,滠水河西岸就是黄陂城区。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陂区文物管理所,对郭元咀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表明,郭元咀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包含屈家岭时期、商代、西周、东周以及唐、宋、清代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商代遗存最为丰富、发现最为重要。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鲁台山郭元咀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胡刚告诉记者,商代遗存重点揭露了一处用于铸铜的人工台基,以及台基上的各类铸铜相关遗迹,与精炼粗铜、熔炼合金、陶范浇铸相关,有灰烬沟、冶铸工作区、粗砂坑、炉基、陶范坑、垫土坑,以及因冶铸活动而形成的黑灰面、烧土面、柱洞类等遗迹,基本上涵盖了铸铜生产主要环节。

冶铸遗物有熔铜器具、工具、原料、熔炼渣、陶范以及燃料,其中出土的坩埚壁残块数量众多,共计80余件,出土的陶范共计120余块,其他石制、铜制生产工具共计105件。

记者现场看到,铸铜人工台基明显高于西北侧的滠水河和东侧水塘,大大小小的人工挖掘的探方坑、墓葬坑、灰烬沟、粗砂坑、陶范坑、垫土坑密布于台基上,不少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小规模的发掘工作。

胡刚介绍,人工台基沿滠水东岸平行分布,其布局与郑州商城南关外、阜南台家寺铸铜遗址的布局十分类似,如其南部和北部分别被一条东西向灰沟所隔开,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铸铜生产作坊。台基呈西南、东北走向,从布局看,其东面和西北角应有进出作坊区的通道。台基南部长29.4米、东边南北长40.8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西部和南部边缘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柱洞,表明手工业作坊周围建有临时性工棚设施。

台基南部中心是铸铜的主要区域,面积约30平方米,发现炉址、沙坑、陶范坑、柱洞等各类遗迹。所发现的熔铸坑十分重要,通过实验室考古的精细发掘,基本揭示了一个由铜渣、碎范、细沙与木炭构成的多层废弃物堆积面,反映了商代熔铸活动在一个地点可能反复、多次地进行。另一个发现是熔铸坑内残炉基,残壁高6厘米,近圆形,直径约45厘米左右,可能与熔铸活动有关。

灰烬沟与陶范坑分布在台基东部,是熔铸的废弃物堆积区,堆积大量的碎陶范、合金熔炼的坩埚壁以及石块、碎陶片、木炭、红烧土等遗物,陶范虽大多数细碎,但也有大块出土,表明可以铸造大件的青铜器。

记者询问一位正在发掘的工作人员,为何确定他发掘的圆形区域是熔铸坑,工作人员说,圆形区域的外围土质坚硬,呈红陶色,说明熔铸铜矿时熔炉周围土质经过高温烧烤过。

再现商王朝经略长江流域真实图景

“江汉流域夏、商、西周早期遗址分布”图。记者万建辉 摄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告诉记者,郭元咀遗址的商代遗存年代相当于殷墟一期前后,对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商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揭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鲁台山郭元咀遗址是近年来湖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商代考古发现之一,其年代上能与更早的盘龙城遗址相衔接,真实再现了公元前1226年前后商王朝统治和经略长江流域的真实图景,也为探讨长子国遗存以及周王朝对鄂东地区的分封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与铸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年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铸铜遗址。发现的各类铜渣、陶范、坩埚壁碎块及炉基表明,该遗址中至少包含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范浇铸三类冶金生产活动,初步确定了与熔炼、浇铸环节有关的几个手工业操作链,即就地制范、制沙淘选、筑造炉址、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范浇铸等。

出土的陶范。记者万建辉 摄

在郭元咀遗址商代铸造活动核心区的东北部发现的烧土遗迹,可能是商代铸铜场所废弃或铸铜规模缩减后另一个与铸铜相关的遗迹,而且在商代铸造台基西部边缘上形成的周代墓葬也有可能是这个遗址上最后一批铸铜活动者的墓葬。这两个可能的疑点为考古界讨论继商人之后周人是否曾继续在此进行铸铜活动提供了可遐想的研究空间。

遗址还发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灰坑、墓葬类遗存,为研究鲁台山西周“长子国”族属与源流提供重要线索,初步揭示了滠水中游地区这一阶段考古学文化面貌。

体现了商代晚期南方与中原青铜资源互动

鲁台山郭元咀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胡刚说,对于鲁台山郭元咀遗址铸铜遗存研究分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冶金考古张吉博士做过这样的推测:“赣北鄂东南生产的粗铜,在黄陂郭元咀经过精炼,再经滠水北上抵中原商都;同时王都分配的金属资源也从这里流向长江流域,鲁台山郭元咀遗址直观而生动地体现了商代晚期南方与中原青铜资源的互动。”

胡刚在介绍熔铸坑。记者万建辉 摄

如它初步揭示与洹北商城、殷墟遗址的密切关联。郭元咀遗址出土的铜器及铜渣样品以高放射性成因铅为主,与洹北商城等都邑的金属资源一致,遗址出土的陶范质地较为粗糙,烘制程度低,也与洹北商城陶范相似。

郭元咀遗址作为滠水流域下游一个重要的商代铸铜遗址,其上游与今大悟县境内的淮河支流竹竿河的上游邻近,这为当时青铜器往北方运输提供了可能,对研究中原商人沿水路南下的路径以及南下后形成的据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出土的按窝鼎足等文物的出土显示,郭元咀遗址与今湖北阳新大路铺文化存在交流,暗示此地出土的铸铜原料或来源于鄂东等地的长江铜矿带,对揭示殷墟一期之后的青铜铸造活动的组织形态、原料的运输路线等青铜时代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程小锋)

【编辑:张靖】

(作者:万建辉)

  • 上一篇:早安武汉|武汉人注意,小区这处不能动!已有人被判了
  • 下一篇:让广大企业和市民在武汉创新创业和生活更舒心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