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曹文宣院士:“十年禁渔”更是保护水资源

时间:2021-01-01

2020年12月31日,曹文宣院士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陈洁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陈洁)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不只是恢复渔业资源,更是保护我们最缺乏的水资源。”

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曹文宣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护大熊猫以及秦岭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等,后来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早些年,水生动物并没有像陆生动物一样被人们重视。曹文宣一直致力于长江鱼类资源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的研究,早在2006年就提出“全江禁渔十年”的建议。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白鲟、中华鲟等水生动物迅速减少,最大的原因就是过度捕捞,尤其是毁灭性捕捞。

曹文宣说:“渔民如果使用普通渔具去捕捞,其实也不至于导致破坏性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机器织成的尼龙线渔网很细、很密,直径1.5厘米的网眼能把小鱼、小虾都捕起来,对技术要求不高、利润也大。在长江干流生活的白鳍豚、白鲟等大型水生动物都深受其害。”

2003年,渔业部门对长江实施了休渔3个月。“我们在洞庭湖看到,岸边排满了沿街售卖小鱼的渔民,品种都是草鱼等四大家鱼。养殖户骑着摩托车去买,几角钱一斤,把小鱼当饲料喂甲鱼、鳡鱼。这样,渔业能恢复吗?”曹文宣和专家们在浙江舟山考察后提出,休渔3个月没有收到效果,因此一定要长时间休渔来达到更好地恢复生态的目的。

2006年,曹文宣提出建议——休渔十年。“因为我们每年对长江鱼类资源进行监测,发现破坏情况比较严重,白鳍豚、白鲟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而其他鱼类也基本上很难看到大鱼,只能看到小鱼。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提出更长时间的休渔,以保证长江鱼类生态的恢复。”

“通过全面禁渔保护长江自然种质资源,恢复长江野生鱼类的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到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和未来。”曹文宣说,“湿地、河流是地球的‘肾’。如果它们的功能不全、水被污染了,生态就难以平衡。中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生态修复就是要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其结构都发挥功能。”

【编辑:戴容】

(作者:陈洁)

  • 上一篇:和盗捕分子斗智斗勇,武汉水上警方一马当先
  • 下一篇:早安武汉 | 2021,我和我爱的武汉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