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高峰时段能容纳更多航班,天河机场实施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

时间:2020-12-31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31日讯(记者王谦 通讯员马云飞)北京时间12月31日0时,我国民航空管开始在北京首都、北京大兴、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武汉天河、杭州萧山等12个机场推广实施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优化缩减前后机之间的尾流间隔,机场在高峰时段的跑道容量预计将提升2%。

此次大范围的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涉及我国最繁忙的千万级以上机场。这是继2019年12月5日后,首次在广州、深圳两地实施为期一年的实验运行后,开展的第二次大范围应用推广。

尾流是指运动物体后面或物体下游的紊乱旋涡流,航空器尾流是在飞机后面一个狭长的尾部区里形成极强的湍流,当后机进入前机的尾流区时,会出现飞机抖动、下沉、改变飞行状态、发动机停止甚至翻转等现象。航空器尾流间隔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是机场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据悉,我国现行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运行条件,相对保守的尾流间隔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繁忙机场的容量提升。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管制实验运行,正是通过对不同机型重新进行精细化分类,进一步缩短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距,让空域能够容纳更多航班。

中国民航充分研究结合国内外运行经验及国内民航运行特点,拟定了我国的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标准,并投入管制实验运行。以空客A330和波音787为例,前后机之间的尾流间隔从7.4公里缩减为5.6公里,优化缩短间隔1.8公里,优化幅度达24.3%。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实验运行实施后,机场在高峰时段的跑道容量预计将提升2%,将促进机场容量和效率的综合提升,推动我国民航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民航运行效率和空管服务质量。

【编辑:贺方程】

(作者:王谦)

  • 上一篇:疫情防控不放松 | 图集
  • 下一篇:武汉站夜间换轨 |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