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刘珍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一个数据引发全网关注。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以职业划分的话,学生占比最多,达23.7%。也就是说,近2.23亿网民还处于读书阶段。以年龄划分的话,19岁以下网民占比18.3%,为1.72亿人,甚至10岁以下的网民都有3.5%,近3290万人。
以另一个数据作为辅助,《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74%的未成年网络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其中手机拥有率高达63.6%。综合以上数据,大部分学生网民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阶段。看到这些数据,许多网友说不清这个现象是好还是坏。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社会,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城乡普及,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7%。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不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是愈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搜索、即时通信、网络支付、网络购物等互联网应用更是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慕课、网课等网络教学新模式,以及各种网络教育资源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社会上每一个环节在向网络化、数字化演进,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这个信息时代的网民,任何人都不应被隔绝在外。
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往往是网络社会最受关注的两类群体。为了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网络社会,不成为信息时代的“数字难民”,国家专门颁布了相关方案以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市场也在对相关互联网应用软件进行适老化改造。与之相反,青少年群体凭借对新兴事物和新兴技术的好奇心,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度,往往成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先锋”,甚至成为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的创造者。
我们可能不担心青少年群体会成为信息时代的“难民”,更担心的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遭受一些不良信息的侵扰,毕竟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生态还不够完善。这个数据之所以引发关注,正是网友出于这样的一份担心与顾虑。近日,我国第三次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手机、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会设有专门的青少年模式,从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这些都需要落到实处,严谨执行。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网民进行正确上网引导,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为学生网民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编辑:张玲】
(作者: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