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以底线思维应对寒潮来袭丨长江评论

时间:2020-12-30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秦孟婷

年末寒潮来袭。袭来之前,中央及各地气象台就早早预报了此次寒潮的时间和范围——28日20时至31日8时,中国的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下降10℃左右。寒潮来势凶猛,导致短时间内天气变化极快,因此有人戏称这是一次大功率的“速冻模式”,称此次寒潮是“霸王”“王炸”级别。

寒潮每年都会来,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对于山川和大海而言,它是一叶轻舟,但对人和人的聚居地而言,它可能就是灾害。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的寒潮比往年威力更大一些。袭临人类聚居地比如城市后,可能带来一连串民生问题。

气温骤降对人而言,是温差太大,人体不能完全适应,一些疾病也被诱发;寒潮带来的,轻则是降雨,重则是严重冰冻,出行不再便利,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也甚或影响到买菜等日常生活事务。此外,那些体弱人群、贫弱群体,寒潮对他们生活安顿的影响,可能还要比一般人更大一些。

对城市管理而言,作物如何抗冻,居民取暖、供水供电如何保证,物流、人工成本增加如何解决,城市是庞大精密的系统,有序运转比什么都重要。寒潮这样的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的居民生活、运行安全将带来挑战。对于像武汉这样的现代大城市,人口更为密集,系统更为庞大复杂,这是城市巨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脆弱性所在,一次极端天气有可能将问题成倍放大。

今年我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应对寒潮仍然需要全力投入。能否经受住此番“霸王级”寒潮的侵袭,是对城市运行管理的一次考验。近年来,武汉经历过洪灾的考验,也有应对极端冰雪天气的经验。尽管如此,对待可能的灾害性天气,即便最后是“虚惊一场”,也仍要做足预备,不能有丝毫怠慢。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前,人人都知道寒潮要来,早早裹紧棉袄;城市也做好了各种准备,各方严阵以待。城市管理就是要做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准备,这是城市应对风险的底线思维。而底线思维,也能反映常态时城市的治理水平。

其实在人们心中,寒潮来袭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经历了一次次锤打,对我们的城市充满信心。寒潮虽然冷酷,但寒冷之下仍有暖流,暖流就在于“人为”,人为就是不麻痹、不轻视、不懈怠、不放松,还怀有抵御未来风雨的信念。

【编辑:张玲】

(作者:秦孟婷)

  • 上一篇:平安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丨长江评论
  • 下一篇:“冒险王”多起来是进取精神勃发的体现丨长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