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26日讯 12月24日,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出版,其中中国作者主导的论文有2篇,这也把《自然》2020年刊发的“中国产”论文的数量定格在了106篇,也是1881年以来首次破百。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检索数据显示:2010年,“国产”科学论文在《自然》上有13篇,2020年达106篇,10年间增加了7倍多。
这本150多年前创刊的刊物,以发表科学研究论文、报道和评论著称,影响因子位居世界科学期刊前列。1881年,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的论文《声学在中国》被《自然》刊载,这是中国科学家在《自然》上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
去年的一项数据表明,进入2010年后,以第一作者为中国籍的论文计算,中国跻身《自然》历年度论文刊发数前五名,排在前面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2010年到2020年,《自然》发表的“国产”科学论文数量,占比从1.5%上升到1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马廷灿分析:“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水平研究论文在过去10年间取得飞速增长。”
《自然》今年发表的“国产”科学论文约10%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4月27日出版的《自然》刊登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蓝柯、陈宇、刘元等合著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并被作为“亮点论文”推荐。刘元介绍,这项成果为世界各国科学抗疫决策提供了支持。
今年以来,《自然》还少见地通过社论多次表明对中国的立场。其总编辑斯基普表示,中国多年来持续重视科研投入,成效显著,中国学者已是国际科研群体中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以《自然》为代表的国际顶级科研刊物发表,受到国际同行关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科研实力在快速提升。”马廷灿认为,科研需要全球科学家合作,中国作者也通过这些平台与世界分享成果和经验。
“科学研究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
中国作者科研论文在《自然》等国际顶级科研期刊刊发,近日,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表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跨学科研究,受益的是世界各国人民。
2019年从国外回来,加盟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元研究员说,将一些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刊发,有助于开展国际交流,让全世界共享科研成果,“可以说中国科研实力在突飞猛进”。中国作者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增多,并成为高被引用论文,一方面是自身实力体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窗口,“科学研究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
通过对中国作者近10年在《自然》杂志刊发论文情况的分析,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马廷灿介绍,2020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论文的中国作者,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等国立科研机构,与近10年总体情况类似。应该说,这些机构代表了我国科研实力水平,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其实,不仅《自然》,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科学》,以及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马廷灿表示,我国科研产出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变。全社会应该鼓励科技工作者多出成果,特别是要多出高质量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金阳教授和其他作者,也在《柳叶刀》上刊发论文,核心内容是做了两组对照试验,通过数据模型,推导出一个公式,判断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的概率。
“我们认为,将一些抗疫治疗成果,与世界同行交流分享,有助于全球抗疫。医疗无国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金阳教授认为,中国作者在《自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量多,证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话语权。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崔晓辉教授说,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让中国的论文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与信任,学术成果更能获得国际期刊的认可。中国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布的科研论文数量增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越来越开放,“向全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记者胡义华熊诗琪 蔡木子)
【编辑:张玲】
(作者:胡义华 熊诗琪 蔡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