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 嘉
武汉爱乐乐团首席
《浴火重生》8月15日晚首演,李嘉(左一)在演奏中。
作为一支城市职业乐团的首席,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职业与毕生所爱的音乐,与养育我的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当城市按下“重启键”,我所在的武汉爱乐乐团,未曾缺席城市复苏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年初下沉社区值守的日子恍若昨日,如今早已和大批藏匿于城市里的爱乐者们重逢……
隔空合奏,节奏总有点对不上
从2月9日起,近90天的日子里,我值守在硚口区汉中街长寿社区,每天驻守社区唯一出入口,为居民送菜、送鱼上门,维持居民领取团购物资的秩序,统计、采购住户们需要的常用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等。
自己频繁外出,会不会把病毒传染给儿子?惴惴不安中,平日里习以为常的音乐,成为了我和儿子的慰藉来源。
当时,各种线上活动成为人们宅居生活中最好的陪伴。我想社区值守之外,音乐家最擅长的可能还是用音乐给大家力量。武汉爱乐乐团参与了“武汉伢宅家战疫”活动,推出了六期作品50个视频,以及5期云上音乐会。
虽然是从事本行,但线下和线上演出完全是“隔行如隔山”。大家隔空合奏,节奏总有点对不上。若是在同个时空下,我们各自能感受到对方的呼吸,演奏的节奏上也能保持一致,如今“云端”相见,光是磨合默契,都耗费了很长时间。团里“玩票”做视频的老师,想方设法帮我们“打点”,让我们隔空也能按照固定规律,保持演奏时的相同呼吸,但复杂的交响作品节奏并非一板一眼,想要在线上玩转、演奏出符合水准的作品,我和同事们还是摸索了许久。
两首作品都是精心挑选,《钢铁洪流进行曲》顾名思义,是想带给大众激励;我还独奏了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曲调代表了湖北,原作中描绘的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我多么期盼那个繁华的鱼米之乡能早日归来,这份愿景也被放入了我的演奏里。
看到我热情地投入到线上音乐会的表演中,儿子也被打动,主动请缨要参与到我们的表演中。
在没有观众的音乐厅通过网络直播
好不容易掌握了线上演奏的新技能,我应邀加入到线上音乐讲座的行列。生平第一次下载并使用抖音,做起了“主播”与爱乐者们“云端”交流。
今年正值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首场线上讲座,当仁不让属于贝多芬。除了团里原本的贝多芬专场因疫情延期,其中的亮点可以通过线上传播外,贝多芬音乐的内涵,正是不向命运所屈服的精神,艰难时刻人们需要贝多芬音乐。
我参与的另一场讲座,选取了深入浅出的具有故事性的主题音乐。和爱乐的网友们一同,分享了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套曲《一千零一夜》等作品。通过至善至美的艺术,为大众带去抚慰。我虽是临时“上岗”初来乍到,无论音乐会还是讲座,口碑反响都不错,讲座场场破万,音乐会的围观人数几乎每场都有20余万人次。
5月底到6月初,我们重返没有观众的琴台音乐厅室内音乐厅,带来乐队编制较小的室内乐专场,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传递给大众。复工初期的排练,也是排除万难。既要保证排练效果,又要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控制聚集人数、时间,尽可能提高排练的效率。曲目选择上,我们锁定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作品表达了我们当时的心情。那时城市的冰雪早已融化,时光也从暮春走入初夏,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们的内心,都逐渐从阴霾里苏醒。
我们知道,距离和观众见面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久别重逢,奏响《英雄交响曲》
7月3日,是真正振奋人心的时刻,重新开放的琴台音乐厅金色大厅里,武汉爱乐乐团作为驻厅乐团首演亮相,与阔别已久的父老乡亲重逢。
演奏的曲目是那么恰如其分,来自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又称《英雄交响曲》,以及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所作的《我的祖国》。两部动人之作,致敬的是台下就坐的各行各业的战疫英雄。虽然大家隔位相坐,但走到今天已经不易。
一个多月后的再度登台,我和我的伙伴们带来全新的交响作品《浴火重生》。这部作品启动于抗疫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终在城市重启之际发出了复苏最强音。对于一支专业乐团来说,日常排练一部交响作品需要两三天时间。由于《浴火重生》是新作,由四位作曲家关峡、邵恩、杨帆、黄凯然“隔空”完成创作,不少作品中的细节,必须等几位到汉,在观看我们现场排练后,再进行修改打磨,排练的时间也比往常多了一倍。
排练一首新作品,对于脑力和体力都是挑战,技巧和情感的表达都要非常熟悉,上台后才不会有纰漏。尽管如此,我特别喜欢这首曲子,演奏过程中,2020年的过往历历在目。
演出结束的后台,我和伙伴们相互拥抱,甚至落泪,台上台下的乐手和市民因为共同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都对城市有了更深的情感和眷恋,音乐始终都在,也让我们彼此更理解。
从下沉社区到回归音乐,从线上表演到线下演出,从隔位相坐到走进景区、校园,从我们在值守之余见缝插针地保持练习,到一个月13场音乐会的密集行程等待着我们。我知道,熟悉的城市又回来了,与观众相处最熟悉最舒服的方式也归来了。
(记者梅冬妮 整理)
【编辑:戴容】
(作者:梅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