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24日讯 12月24日,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华中中心专场签约暨蓝火大讲堂活动在长江新区举行。现场,9个高校项目与武汉企业签约,加快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让“躺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成为现实生产力。
12月24日下午,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华中中心专场签约暨蓝火大讲堂活动现场。 记者苗剑 摄
这9个项目涉及大健康、高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内容涵盖5G状态下电表的控制管理、即插即用串联型电能质量控制器、谷物代餐产品配方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现场就相关项目与武汉企业代表进行签约,签约金额达8.06亿元。
其中,“即插即用串联型电能质量控制器”这个项目被比喻为电力系统的“净化器”,填补了世界技术空白,成果转化应用后,未来将有助于老百姓用电更安全、更稳定,降低电力系统维修成本,为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好比自来水的净化器,这个技术能把电力系统中非正常的‘杂质’、干扰因素等有效去除,让电力系统变得‘更干净’。”项目主导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李达义介绍说。
签约仪式后,“蓝火大讲堂”第二期开讲,围绕大健康主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方鹏骞、杨祥良、谢尚县三位教授分别作了专家报告。据了解,“生命经济”作为长江新区三大产业方向之一,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国际医学创新区”,今后将以国际前沿医疗服务、医学创新研发、高端康养服务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举办本次活动,是对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对提升长江新区和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长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长江新区正式挂牌,为校企精准对接“牵线搭桥”,致力于加快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汉转化、落地。“下一步,将以做强长江新区副城为依托,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在加速从‘0’到‘1’的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助力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高效协同。”(记者高萌 通讯员赵睿 李璐)
【编辑:姚昊】
(作者:高萌 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