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2020,有这些志愿服务在身边,真好!

时间:2020-12-24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24日讯(记者杨帆 通讯员李娟)12月24日上午10时,由武汉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主办的“新时代·志愿红”——武汉市第三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及“云”展示活动20强名单出炉,经过专家评审、综合测评,最终分别评选出了“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十优志愿服务项目”。

从今年10月开始,全市各城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踊跃推荐项目,今年的项目涉及疫情防控、邻里守望、爱国卫生、文明宣传、脱贫攻坚等几大类,84个志愿服务项目参赛,经过专家初评,4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入围决赛。据了解,此次“十佳”和“十优”志愿者服务项目采取“云展示”,将用视频方式在长江日报APP上与广大市民见面,让大家在画面中接收2020年感动和温暖的瞬间。

志愿者组织聋人朋友参观“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手语介绍展览中每个场景。

疫情防控、邻里守望

这些志愿服务居民叫好

24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青山区青和居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天天敲门组”的成员正在碰头,谢玉姣、刘琼、朱明霞三个人商量好后准备进社区敲门入户。刘琼说:“九栋的胡慧琴奶奶92岁了,空巢独居,每天上午我都要去敲门看望一下,陪老人聊会天。”

“胡奶奶——”“来了”敲门入户后志愿者刘琼叮嘱老人天冷用气用电安全,想外出就找志愿者,不要单独下楼,胡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对我几好哦。”志愿者刘琼笑着说:“您现在是该享福的时候了。”

青和居社区组织退休党员和居民骨干开展的“天天敲门组”邻里关照活动,在这次的志愿服务项目中也获得了“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负责人是青和居社区书记桂小妹,她说,以网格党支部为依托,按照“一格一组”标准,由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员、门栋组长、物业人员、志愿者等组成“天天敲门组”。在服务实践中渐渐探索总结了“天天敲门十八法”。通过天天敲门上门入户与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居民配合、理解并支持社区的工作,安心宅在家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东湖新城社区“谢小玉志愿服务队”是在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成立的,当时,以谢小玉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组建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他们为居民提供跑腿服务、防疫知识宣传等服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他们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形成有序的社区服务力量,发挥自身所长,为居民提供便民团购、关爱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谢小玉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我们希望以志愿服务为基础,打破家庭界限,让社区年轻人和老年人欢聚一堂,给不同年代的人们以见面和融合的机会,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许多,他们就像一个个暖宝宝温暖了大家的2020。

应急救援、关爱特殊群体

志愿服务更精细更贴近

在汉阳龙磨社区辖区内,70岁的韩奶奶和老伴在一起生活。这个月初,韩奶奶一人在家摔倒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跟社区“闪电救援”志愿者打电话,当社区得知后,第一时间安排最近的志愿者上门,然后同时联系120急救,韩奶奶及时得到了救治。

据了解,龙磨社区“闪电救援”志愿者服务队是今年成立的,139名志愿者中医护人员占了62名,近一半的志愿者是医护人员,因此社区居民出了什么状况都会第一时间向“闪电救援”求助,社区书记杨黎说:“除了及时救援,我们还开展应灾救灾各项救援技能培训,通过应急志愿服务以及专业的科普宣传,让普通居民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家庭自我急救。”

硚口区张勤手语导医志愿服务队以手语志愿者的形式,向聋人群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重点,志愿者张勤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他们会定期举办手语读书会,以《战疫日记》为内容,通过手语的形式分享,让服务对象更好地了解抗疫期间的英雄故事。

同时,团队里还有不少会手语的志愿者,他们用手语向聋人群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重点,解决服务对象因沟通交流障碍造成的困难,同时以社区活动的形式,开展各类适合残疾人的健康讲座、文化娱乐等类型活动,缓解服务对象的恐慌心理和不良情绪,对受疫情影响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持续性帮扶,帮助家庭走出困境,通过志愿者团队的努力,将疫情防控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市民政局将对选出的“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十优志愿服务项目”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武汉市注册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达189.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16.90%,注册志愿团体7925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73643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613万小时。

【编辑:朱晨颖】

(作者:杨帆)

  • 上一篇: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首栋单体建筑结构封顶,预计明年7月竣工
  • 下一篇:让数学“简单学” ,全市小学数学老师说课“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