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长江日报年度人物,致敬“人民英雄”张定宇

时间:2020-12-21

“人民英雄”张定宇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乐曲声中,57岁的张定宇奋力走向主席台,右脚一甩一甩,身体一晃一晃。习近平总书记握住张定宇的双手,右手轻拍他的手背,随后将“人民英雄”奖章挂在他的胸前,并仔细帮他抚平绶带。

张定宇作报告。 记者郭良朔 摄

在这之前,张定宇和2000余名受表彰人员一起,同习近平总书记合影。总书记正后方,站着的是湖北团。

载誉归来,张定宇说:“我从没想过当英雄。是所有人一起作出了牺牲与贡献,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是决战决胜之地,英雄的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这场史诗般的武汉保卫战中,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蹒跚而又奋力奔跑的身影,深深印进全国人民脑海。

“我愿燃烧病残之躯,疗愈世间的伤痛”

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上台接受“人民英雄”奖章时,张定宇坚定的眼神中也有一丝紧张。他后来解释:“我担心在总书记和全国人民面前,走不稳,会摔跤。”


7月16日,省卫健委副主任、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给党员干部作报告。记者邱焰 摄

蹒跚着疾步前行,是张定宇留给人们的战斗姿态,其实也是他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的事实现在已经广为人知,而在今年1月28日之前,除了极少数人,这一事实一直是个秘密。

那天上午8时,金银潭医院中层干部例会快要结束时,张定宇突然对大家说:“我的身体出了问题,再不说可能要耽误大事。我患了渐冻症。”然后他从座位上起身,弯下僵硬的身躯:“我的时间不多了……拜托大家了!”

南四楼病区主任余婷,一个40多岁的大男人,当场就哭了,“现在回想,这两年,他不管干什么都比之前更急迫更拼命”。

2月11日,张定宇正在换衣服准备去隔离病区查看工作情况。记者陈卓 摄

张定宇的膝关节疼痛持续了好几年,这期间,无论是担任武汉血液中心主任,还是就任金银潭医院院长,他都是人们眼中的拼命三郎。直到2018年,在妻子程琳的坚持下,他才做了针对性检查。

渐冻症,不治之症。张定宇自己检索了许多资料,发现有这个病,生存时间长则10年,短则5年。他只给了自己3天时间来接受现实,“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算身体在萎缩,但我的思想并没有残疾”。

这是他上任金银潭医院的第四年,医院开始有了起色,他担心公布病情会影响军心。于是,除了医院党委书记王先广,同事们都只“知道”张院长有关节炎。

自此以后,张定宇做任何事都更加争分夺秒。每个月他都要打一次营养神经的针,流量泵的时间要求是30分钟,但每次他都要护士10分钟打完,“搞快点,我还有事”。

抗疫大战当前公开病情,他考虑的同样是工作。当时,作为武汉抗击疫情的“风暴之眼”,国家指导组、援汉医疗队的专家陆续来到金银潭医院。张定宇是个特别讲礼数的人,按他的习惯,专家们有什么问题和要求,他都会亲自协调解决。但现在,如果继续隐瞒病情,他的动作慢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耽误时间。

2月11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谈及武汉抗“疫”的前景表示出乐观的态度。记者陈卓 摄

全国人民都被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的消息震动,而张定宇根本没时间品味大家的同情和敬佩。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在医院,同事和战友们看到的,是几乎不休息在追赶时间的张定宇:接收病人、改造病房、探讨救治方案、进行临床研究,“他拼命,我们也拼命”。在视频画面里,人们看到的是蹒跚着出现在各种战疫场合的张定宇:方舱医院、各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他的身影,似乎就是信心和坚定的化身。

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后,金银潭医院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组织动员遗体捐献,为确认新冠病毒赢得了时间,为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创造了条件。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2月13日,张定宇扶着栏杆缓缓走下楼梯准备去住院部查房。记者陈卓 摄

这是张定宇获得“人民英雄”称号的因由。在接受奖章时,他激动地说:“我们胜利了!”而他自己,丝毫没有躺在荣誉簿上停下来歇歇的打算。他的臀部肌肉在不断萎缩,大腿小腿越来越细,味觉也在慢慢丧失。“能用我的时间,换回别人更多的时间,没有遗憾了。”人们现在看到的,依然是那个拼命向前奔跑的张定宇。

在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他向刚入校的年轻学子们袒露心声:“我愿燃烧自己病残之躯,疗愈这世间伤痛!”

“医生也要像战士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

“党员先上,干部先上!”今年1月4日,张定宇敏锐意识到疫情非同寻常,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大会,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并严明纪律,喊出了“保卫武汉,保卫武汉人民”的口号。

24小时腾空准备好一个病区,21个病区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没有一个人说“我做不到”。抗疫大战,金银潭医院举世瞩目,英雄辈出。副院长黄朝林,在与病毒较量中不幸感染,治愈后立即再次投入战斗;放射科主任樊艳青,夜以继日筛看CT,“我的眼睛不是用来哭的,是用来看片子的”;医生涂盛锦与护士妻子曹珊,把宿舍让给援汉医疗队员,以车为家近一个月……

这在6年前是不可想象的。6年时间,张定宇重铸了这支队伍的灵魂,锻造了这支队伍与传染病较量的战斗力。

2013年12月底,组织找他谈话,准备将他调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后改名为金银潭医院)任院长。

由三家医院合并组建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底子薄,队伍散,业务差,被职工戏称为“丐帮”,之前已经有两个人拒绝了这个差事。“只犹豫了10秒”,身为共产党员的张定宇决定:服从组织调动,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上任第一天,出于客气,王先广11时45分去喊他吃饭。张定宇一看表:“11点45分你去吃个什么饭,怪不得你们作风这么松散!”

“传染病医生也要像战士一样做好两件事:打仗和准备打仗。”张定宇说。

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这次疫情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救命神器”,但在疫情之初,全国掌握这门技术的医生并不多。支援金银潭医院的上海专家刚来时很意外,他们发现这家在全国默默无闻的“小”医院,竟然有6位医生会使用ECMO。

养兵千日,才能用兵一时。2014年,湖北省卫健委给医院订购了一台ECMO,但没人会用,一直躺在医院库房。“机器是国家的,不能废在我们手上。”2015年下半年,张定宇请来心脏体外循环专家培训ICU的医生,建立起ECMO团队。

对传染病医院来说,能用到ECMO的机会很少,张定宇要求团队自带设备和耗材包到外院甚至省外去,给有需要的患者免费手术。为此,光是单价4.8万元的耗材包,每年医院就要拿出10个。

打造一支抗击传染病的特种兵队伍,在张定宇看来,是一项“政治责任”。在一次报告会上,张定宇旗帜鲜明地说:“医疗机构要讲政治、有情怀、知敬畏,治病救人是党交给我们的政治责任,也就是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抱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哪怕是在上班的地铁上,他也在研读医学期刊,看到好的技术、设备、方法,就想办法引入医院,“平时必须下功夫,关键时刻才顶得上去”。医疗援非,他第一个报名;汶川地震,上级指示他选派医护,他选了自己,“党和国家需要,我就去”。

3月24日,张定宇送别福建第一批援鄂白衣战士,与“战友”相拥,眼眶湿润。记者胡冬冬 摄

“要不是他在这里镇守6年,这次金银潭要出大事!”王先广说。张定宇脾气火爆,医院很多中层干部经常被他训斥得找不着北,但他们对张定宇只有感激和佩服,“过去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金银潭的医生,现在我们说自己是金银潭的医生很自豪”。

张定宇在隔离病区查看工作情况。记者陈卓 摄

“绝不能在病人身上打主意”

王先广与张定宇搭了6年班子,评价他是“温情的狮子”。对病人,他总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悲悯和怜惜。

新冠肺炎病人免疫力低下,打白蛋白能增加免疫力。医院一位病区主任让病人家属自己去买,张定宇知道后震怒,免了这个主任的职。“医院里有这个药,病人可以免费用,为什么还要增加病人负担?”

张定宇要求,金银潭医院决不因为钱拒收病人。一位用ECMO救活的患病毒性肺炎的年轻小伙,出院两年多了还欠着医院20余万元的医疗费。张定宇说:“20万换回一个年轻的生命,值!”为了一位湖南的贫困重症患者,张定宇专门研究了国家大病救治相关政策,并派人去患者老家,拿着这些国家政策为这位患者跑“救命钱”。

他始终明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是为了谁。

“绝不能在病人身上打主意,我们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去创造价值。”张定宇到任金银潭医院第7天,就宣布要建设GCP(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平台。

2017年5月,医院通过了GCP认证;6月,国家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所有有资质的机构要大力开展这项工作。第二年,GCP给医院带来的横向研究经费达到了6000万元。第三年就突破亿元,金银潭医院藉此一项,不仅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经济收入也上了台阶,职工福利大大增加。

疫情发生后,国家科技部紧急启动了4项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金银潭医院的GCP再次派上用场,王辰院士、曹彬教授在这个平台迅速展开克力芝、瑞德西韦等新冠肺炎药物的临床研究。

“只要是为了病人,事情做了,做好了,国家就会认可。”这是张定宇常常说的一句话。

10月10日下午,张定宇回到家乡驻马店,他特意带上了女儿,“让我的后代看看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

虽然张定宇很小就跟着父亲来到武汉,在汉正街长大,但父亲常常叮嘱他不能忘本。2012年,他带着父亲的嘱托,一路打听回到了老家确山县香山乡韩庄村(今属驿城区)。村中早已没了亲人,他还是很激动:“这是我的老家。”

根在乡村,长在武汉,张定宇身上也有武汉人特有的“飒”。他习惯讲武汉话,觉得这样才舒服。无论是谈及自己的病情,还是在一些严肃场合,他都幽默、松弛。

张定宇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来源央视

参加《故事里的中国》访谈,主持人撒贝宁说导演组曾要求他去搀扶一把张定宇,同为武汉人的撒贝宁拒绝了:“你们不了解张院长,我要是去扶他,他肯定会说‘你给我走远一点’。”

张定宇立马用武汉话接过去:“蛮烦人!”现场观众都被他逗乐了。(记者王恺凝 田巧萍)



英雄诞生在人民中间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新华社发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鲁珊

2020年,我们以这座英雄城市的名义,致敬人民英雄张定宇。

张定宇是个普通人。当完全未知的病毒骤然袭来,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即使身为一家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在人力物力或心理准备上,也猝不及防。他不但没有坚硬的盔甲,甚至不是一个健康的战士。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身体饱受折磨,生命不可挽回地一天天流逝,而他挚爱的妻子也被病毒击中。

但是,张定宇大声地向病毒说“不”。金银潭医院的病床在短短半个月内就住满了,惊涛骇浪,他迎头顶上。专科人手不够,他组织医生顶上,院务人手不够,他带领行政人员顶上,而他,蹒跚着双腿,顶在最前面。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救更多的人!”——他是一名病人,但他更认定自己是个医生,要为生命而拼命。

“既然我不能阻拦生命的流逝,为什么不让它更有意义呢?”——他从灵魂深处,发出了对人生命运的呐喊。

“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为武汉拼命,必须为武汉人民拼命。”——他是武汉人民的一分子,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国有难,必举身赴之。

他不是天降神兵,他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身体里,爆发了不屈服、不后退、不认输的力量与光芒。

国外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中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控制住了疫情,就像70年前不理解抗美援朝的中国人为何“不怕死”,但我们懂。

我们懂得“国家”二字,既是国,又是家。所以千千万万个张定宇,哪怕穿行于病毒肆虐之地,身边有战友倒下,也会为了“国家”,出生入死,奋力前行。我们懂得“人命关天”,所以从几个月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挽救生命“什么都豁得出去”。在我们这个国家,最为珍惜的是“人民”,始终放在一切考量的最高位置,值得付出一切代价;在我们这个国家,人民是力量的源泉,无论遭遇怎样的大灾大难,都是所有人紧密团结,拼死闯过。

张定宇是人民的英雄,他来自人民,奔向人民,护佑人民;张定宇是英雄人民的代表,人民的精神和伟力在他身上挺立、迸发。看,在疫情笼罩的国家和城市,有无数人像他那样,大声向病毒说“不”,以命搏命,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他就在我们当中,我们如此理解他、感佩他。人人都在风暴之中,不少人拼命到极限,但他,吞下恐惧,吞下辛劳,吞下对妻子的担心牵挂,甚至战胜了孱弱的病体,以钢铁般的意志,率先迎战,战到最后,在生死边缘抢回多少鲜活的生命。

我们满怀热泪致敬张定宇。世上哪有什么救世主,只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凡人英雄挺身而出,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当他从战斗的最前线,蹒跚着走上国家的最高领奖台,我们为他欢呼,为他流泪,为他送去掌声。他是我们的英雄,是这个国家的英雄。

张定宇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之光,也是这座英雄城市的缩影。历史考验猝然来临,张定宇以他钢铁般的意志挺住了。一千万武汉人民,在阳台,在社区,在医院,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以顽强不屈的斗志挺住了。他为之拼命的城市,壮士断腕76天,以巨大的勇气和不屈的韧劲挺住了。这座诞生在大江大湖中的城市,从来不信邪,从来不服周,而这一次,在惊涛骇浪中艰难挺立,英雄气概令世界动容。

我们需要看到,张定宇不只是做到一名好医生,他在更宽广的维度上,重新定义了生命意义。

我们需要看到,2020年以武汉为主战场的中国战疫,是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之路上闯过的又一次艰难险阻。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风云际会,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离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此之近,此次疫情更让我们深刻体会,通向伟大梦想之路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当我们从大战大考中淬火重生,我们坚信,只要千千万万中国人像张定宇那样,将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为国家和人民奋不顾身,慷慨前行,中国人民就不可战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可阻挡。

【编辑:张靖】

(作者:王恺凝 田巧萍 鲁珊 邱焰 陈卓 张莉 王语哲 谭芳)

  • 上一篇:沿江高铁全线建成后,武汉3小时内可达上海重庆
  • 下一篇:重塑大武汉之“大”——认识大武汉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