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9日讯(记者宋磊)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19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相关精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介绍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部署安排和具体措施。
盛继亮指出,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四个面向”,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是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又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疏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记者任勇 摄
具体安排和措施可以概括为创建一个中心,打造三个高地:
创建一个中心,即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区域,加快建设东湖实验室,布局光电科技、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高水平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通过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重大科技装置功能水平,谋划建设磁阱型氘氘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等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使武汉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布局的战略要地。
打造三个高地,一是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科研攻关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争创更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东湖科学中心、长江科学城,高水平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展自主可控技术,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二是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建设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市场化社会化育才引才用才,实施助企引才工程,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行动计划,搭建高水平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实施学子留汉工程,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
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高效协同,实现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四权”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加快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汉转化。加快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打造全国技术转移枢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争取设立武汉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盛继亮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以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各类资源投入,不断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释放科教资源的创新创造潜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编辑:戴容】
(作者:宋磊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