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也是“志愿者之城”,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者达1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武汉每7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他们是重点场所“守门员”,卫生防疫“冲锋员”,物资转送“快递员”,上门排查“信息员”……哪儿有需要,哪儿就有志愿者。
一抹“志愿红”,让爱放光彩。武汉保卫战中的志愿者,生动践行了志愿服务为民利民的价值追求,鲜明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彰显了扶危济困、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闻令而动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筑牢社区防疫墙
社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居民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生活必需品如何保供?
2020年3月13日,江岸区铁南社区为居民购回一批低价蔬菜,并广播通知居民下楼取菜。大家自觉排队、保持间距有序领取。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卸货。 记者郭良朔 通讯员胡文浩 摄
2月23日,武汉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动员志愿者就近就便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用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打通“最后100米”,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7万余人踊跃报名。经过审核并根据实际需要,2万余名志愿者上岗从事关爱行动,由各社区具体组织和动态管理。最多的时候,超过2.4万人。
他们既当信息员、采购员、快递员,又当宣传员,通过电话、网络、上门等途径,收集群众需求、联系商家采购;帮助居民团购蔬菜代购药品,重点关爱孤寡老人、困难居民等特殊群体……
2020年3月17日上午11时许,青山区红钢城街和悦社区志愿者晏龙如和儿子一起分装爱心菜。一起帮忙的还有晏龙如的爱人、妹妹、妹夫、外甥女等6个亲属。一家8人都来当志愿者,一时在和悦社区传为美谈。晏龙如(左二)和亲戚们都当上了志愿者,在和悦社区帮忙分装爱心菜。记者李锐 邓小龙 通讯员曹金宁 摄
在众多“红马甲”中,不乏“父子兵”“母女帮”全家上阵的身影。33岁的江汉区航空社区居民张玉菡,拉着57岁的妈妈杨倩屏一起报名成为志愿者。杨倩屏退休前是商超收货员,来了蔬菜鱼肉,她会看看是否新鲜;来了米油,她要检查保质日期。“让我妈来分拣验货把关,我放心”,张玉菡笑着说。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智能制造部主任禹诚,也在这时成为一名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电话排查住户信息。第一天,我就打了300多个电话。”
全面参与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代购药品、制作盒饭、接送医护、疫苗试验……从疫情发生起,就有各战线各领域的志愿者挺身而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19岁的志愿者秦媛媛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记者何晓刚 摄
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武汉几十万重症慢性病患者如坐针毡:救命的药去哪买?谁来买?武汉商业储运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叶九思站了出来。他第一时间来到江岸区永清街道吉林社区报名,当天就开始为居民代购药品。三个月里,叶九思骑垮了两辆自行车、磨破了三条裤子、走坏了两双鞋,却送出了一千五百多份“救命药”。
听说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36岁的餐厅老板李博决定每日给医护人员送爱心餐。1月26日大年初二起,李博先后为协和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武钢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制作爱心餐。“哪怕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也要尽我最大的努力让这座城市好起来。”
汪勇。
顺丰快递员汪勇,因为护士一句“回不了家”的求助难以入眠,瞒着家人当上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当第一个乘客上车的时候,我紧张起来。尽管很害怕,但我那天还是接送了30多人。我要帮医护人员节省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救更多人。”
29岁的武汉女孩吴妮参加新冠疫苗I期人体临床试验,结束医学观察回家两天,她的父母也报名参加II期人体临床试验,一家三口先后成为新冠疫苗志愿者。“我们作为武汉一个普通家庭,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事,也算不留遗憾。”吴妮的妈妈方杏华说。
“后浪”奔涌
青年志愿者成为战疫“生力军”
“武汉军运会时,我就是一名志愿者,我曾见证过城市的高光时刻,如今愿意陪她共渡难关。”21岁的程世雄是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7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报名参加了隔离点的志愿者工作。
2月,团市委联合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组织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在线辅导和心理援助等。武汉大学硕士生王琇琨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开展志愿者在线招募工作,帮助武汉大学1378名志愿者和湖北省641名医务工作者家庭之间进行结对,增设了每周两次线上英语授课。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有2.3万名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达500余个。80后、90后、00后,志愿者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中传递、发扬。
在居民保供一线,日均950名青年志愿者为全市105家商超门店提供分拣打包、搬运配送等志愿服务。
累计200余支青年突击队参与隔离点、医疗点、方舱医院等防疫重点工程建设,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医疗救护、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王琇琨为医务人员子女在线辅导。本人供图
5月,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陆续发布了全球青年和青年组织参与抗疫的榜样故事,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王琇琨作为中国唯一的青年组织与个人代表上榜。
常态长效
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统筹|陈昌 主创|谭芳 赵健摄影| 高勇 李永刚 邱焰 通讯员 胡文浩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武汉志愿者服务重点又及时转向新的领域。防汛抗洪、接待外地游客、文明城市创建……
7月6日起,武汉市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至Ⅱ级,部分区域甚至升级到Ⅰ级。一时间,大批曾坚守在抗疫一线志愿者闻“汛”而动,加入巡堤、值守队伍。
95年出生的“武汉伢”刘坤参与防汛工作。
“十一”期间,武汉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志愿者在全市景区开展告知预约程序、分发服务手册、引导扫码登记、维护游览秩序、文明旅游宣讲等志愿服务。
如何将疫情防控期间组织起来的志愿服务力量保留下来,打造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日前,武汉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围绕志愿服务大众化参与、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等方面,构建多元互帮互助“共同体”,引导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更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
武汉提供实践样本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城市,更是志愿者在全体人口中占比很高的城市。”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翼表示,在现代社会,志愿者是社会服务供给的主要生长点。志愿者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社区化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志愿服务质量的高低。疫情防控期间的武汉志愿者,经受住了大考,反映了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在各条战线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服务作用,显示了志愿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武汉社区封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基本消费活动的正常进行。”张翼说,在党建引领下,广大志愿者自动对接社区、精准帮扶、投递运送生活资料,满足了居民需求,稳定了人心,起到了群防群控作用,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现代志愿服务的特点,就在于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和社区化。”张翼评价说,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的志愿服务,就体现出了强烈的组织化特征。组织起来的志愿者,能够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调整志愿服务的供给,将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密切结合,解决居民最迫切需要的问题。武汉在应急管理时期的志愿服务,还体现出了强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特征,尤其是在医疗志愿服务、教育志愿服务、心理慰藉志愿服务方面,展现了志愿服务体系与志愿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随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体现出了从应急治理到常态治理的转型特征。“这些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对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社区化推广,对全国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副会长魏娜:
突发事件中志愿服务
“武汉经验”高效规范值得推广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武汉,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地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武汉的志愿者致敬!”1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副会长魏娜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魏娜观察发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的志愿服务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疫情防控初期,志愿服务活动更多是志愿者的自发行为。如“最美快递员”汪勇看到一名医务人员下班打不到出租车的消息,便开始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随后,他还组建了医护服务群,为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进入第二阶段,文明办、共青团等组织面向志愿者发出号召,指导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展开。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武汉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短短一周内报名者达到7万余人。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也在全市招募了2.3万名青年志愿者。
到第三阶段,社区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志愿服务活动也随之主要在街道社区展开。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行动起来,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分担社区工作。比如在社区居民吃菜成为难题时,“90后”志愿者苍禹威主动请缨,义务为居民买菜、送菜。
大灾大难面前,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守护家园,民间志愿服务热情得到极大迸发;文明办、共青团等组织积极作为,组织发动志愿者,迅速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推动志愿服务规范有序开展;志愿者广泛深入参与社区服务,为志愿服务长久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积蓄了未来发展动力……魏娜认为,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做法,为我国未来应对突发事件时,高效、规范开展志愿服务积累了可复制推广的“武汉经验”。(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朱华)
【媒体报道】凡人善举,传递温暖和希望
《人民日报》 扶危济困、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广大志愿者用一次次凡人善举,传递温暖和希望,凝聚信心和力量。
——9月6日《凡人善举汇暖流——记抗疫中的志愿者》
央视《新闻联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3月4日《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新华社电讯 疫情突袭,江城武汉街头,大量志愿者挺身而出,成为基层防控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平日里,他们是一位位普通人;关键之际,他们是一位位冲锋者。
——3月5日《奉献,点亮一座城的“希望之光”——武汉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助力战“疫”》
《中国青年报》 英雄之城再度召唤青年担当。连日来,在武汉各级团组织的积极动员和组织下,大批曾坚守在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青年志愿者闻“汛”而动,赶赴各处长江大堤,构筑起一道道“青春堤坝”。
——7月21日《从疫情防控转战防汛抗洪 武汉青年志愿者闻“汛”再集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武汉——位于中国新冠疫情暴发中心的城市——仍在封锁之中,但成群的志愿者投身进来,帮助把病人送往医院,并为无法乘坐交通工具的医务人员提供出租车服务。
——2月12日《“我们团结一致相互照顾,就有希望”》
【网友点赞】
网友“木的缘由”:向这些志愿者致敬,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网友“习君”:致敬你我身边的志愿“逆行”者们:因为有爱,所以温暖;因为温暖,更有力量。因为你们,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被击败,春天必会繁花烂漫。
网友“龙妹”: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武汉志愿者一直在行动!
网友“明天会更好”:国召唤,我必上。90后、00后已经长大,该我们挺身而出了!年轻人成为这场战“疫”中的中流砥柱,用自己的坚守与担当,用行动诠释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记者胡雪璇 整理)
【编辑:戴容】
(作者:胡雪璇陈昌谭芳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