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3月28日电(通讯员姚昭 胡文平)“桃花朵朵开,保安等您来!”3月以来,这句到保安沼山看桃花的广告语,几乎传遍了黄石、大冶的街头巷尾。桃花节期间,阴雨绵绵,却依然吸引了30万人次前来赏花,其中不少游客来自武汉、鄂州、黄冈、咸宁等周边地区,旅游收入接近3000万元。
从单纯的赏桃花,到打造乡村公园,再到农事民俗体验;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挑着桃子四处卖,再到游客上门采摘……连续四届桃花节,让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起农家乐,乡村举办园博会,农产品“触网”大卖,“湖北小婺源”声名远播。
“游客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在乡村旅游这个新兴市场中,大冶的“桃花经济”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研究市场,迎合游客需求,渐渐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一盘水芹菜的“桃花运”
桃红李白,油菜花黄;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对于沼山村村民刘志宏而言,这是春天再平常不过的风景。四年前,他怎么都没想到,习以为常的桃花林,竟是他如今发家致富的新出路。
一次,一位客居香港数十年的保安人故地重游,刘志宏家的一盘水芹菜,让老人尝到了久违的乡味,赞不绝口。后来,不少看花的外地人,找上门嚷着要吃这乡下的“野味”。原本长在水田的野芹菜,从一文不值变成了贵价菜。
“比种地轻松多了,感觉像是走了桃花运。”觅得商机的刘志宏,决定第一个“吃螃蟹”。2014年,当地政府在沼山村举办了首届黄石•大冶桃花旅游节。刘志宏顺势开起了农家乐,成为该村第一个靠农家乐致富的人。
“城里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城里人爱吃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清炒水芹菜、红烧土猪肉、韭菜炒田螺、腊肉煮豆折……刘志宏自创菜谱,变着花样做“土菜”,一家人从早忙到晚,供不应求。
看着刘志宏挣钱,大家坐不住了,也开始抄起锅铲自己干。四年来,保安镇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246家陆续迎客,单日接待能力已达20000人。
狗血桃“触网”销全国
“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桃花节一过,刘志宏的生意就跟着惨淡起来,这“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他寻思着,当老板怎么跟当农民一个样?都是看天吃饭啊。
虽有万亩桃花,沼山的特色在哪里?“节后清闲”的综合征怎么破解?保安镇党委书记乐晗同样陷入了深思。
为克服季节性强、游览项目单调等发展瓶颈,当地政府决定改变沼山村单一的“桃花经济”模式。在山坡湖边栽种桃树5万株、梨子李子3万株,在大畈田垄种油菜近万亩,新建旅游环形路和旅游专线,扩建停车场,增添景点设施,将田园打造成“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沼山乡村公园。
桃花节有了新风景,沼山村办起了乡村园博会。农产品展销、文艺表演、赏花观景、登高望远,游客忙乐不思蜀。 “美果有万千,极品人称鲜。谁主王母宴,沼山狗血桃。”桃花节刚落幕,采桃节就开始做起了宣传。除了“湖北小婺源”,沼山村的狗血桃也开始名声在外,通过电商“触网”远销广州、北京等各大城市。
“以前我们的狗血桃1元一斤,还要挑出去卖,如今游客自己来采摘,价格卖到了5元一斤,种植桃树多的一户人家一年卖桃子就赚了30万元。”沼山村村支书张继军兴奋地告诉记者。
卖花卖桃不如卖乡愁
沼山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这里山水资源丰富,山中有水、水映山形。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中,沼山如何突破“花花经济”千村一面的迷局?
“游客像候鸟,哪里风景好,就往哪里跑。”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市场需求就是答案,游客的需求在变,我们的乡村旅游也要跟着变。
沼山立足已有资源,引进旅游开发公司并组建投融资平台,投资8000多万元开发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采摘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
耕旱地、打年糕、磨豆腐,采莲船、排字锣、写春联,在参与这些传统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表演中,游客留住了脚步、记住了乡愁。
沼山村对已有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把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纳入农耕文化展示园,还计划将村内空闲农舍集中管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别样民宿。
保安的“桃花经济”,只是大冶市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乡村园博会、果蔬节、玫瑰花节、桃花节、香李节、荷花节、年货节……一年四季有花看,一年四季有果吃,激发了农村活力,补齐了农村短板,乡村旅游百花齐放。按照“工旅”、“农旅”、“城旅”、“文旅”、“休旅”结合的思路,大冶市紧盯游客需求侧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完)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