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3日讯(记者刘峥 通讯员覃昊宜)鱼塘星罗棋布,排排苗木郁郁葱葱,耳边不时传来鸡鸣狗吠,古法红糖小镇里炊烟袅袅……12月1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看到一派产业兴旺的景象。
村民陈盛银承包的家庭农场在一座茶山后,记者来到这里时,刚好碰见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程喜林来他家交流土鸡饲养经验。在陈盛银承包的20亩水面和土地里,岸上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池塘里养鱼,600多只畜禽和4000多尾鱼形成立体的养殖“小生态”。2018年至今,这个家庭农场每年给陈盛银带来近6万元收入,让曾因病致贫的他在年近七旬的年纪实现脱贫摘帽。
程喜林在陈盛银的养殖场帮忙喂食。通讯员覃昊宜 摄
立体养殖不仅需要勤劳肯干的吃苦精神,更依赖畜牧知识和养殖技术的专业支撑。年纪大、文化程度较低、患有慢性病的陈盛银是如何脱贫的?
5年前,陈盛银家因病致贫,夫妻二人只能就近干一些轻体力活为生。2015年,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派驻毛家冲村工作队进村,陈盛银成了扶贫干部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象。在驻村工作队的“撮合”下,亟待脱贫的陈盛银和积极入党的程喜林产生了交集。
那年,31岁的程喜林已经回乡创业近7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08年返乡前,程喜林一直在深圳打拼,年轻人有干劲、肯吃苦,当时年收入已近10万元,而村里的乡亲们年收入普遍不到1万元。思想活络、勤奋好学的程喜林不忍面对仍在贫困线挣扎的乡亲父老,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回乡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办过香菇合作社、畜牧养殖场、蔬菜种植园,积累了不少种植、养殖经验,程喜林希望借助自己这本“致富经”,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程喜林的努力被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2015年,他正式提交入党申请书。这时候,他办的养鸡场效益可观,正准备扩大规模,经扶贫干部一介绍,程喜林就请陈盛银来帮忙了。
陈盛银在养鸡场里工作了2年,在程喜林的帮助下,逐渐摸清了畜禽养殖的门路。2018年,陈盛银开始“自立门户”,独立承包了20亩水面和土地,养鸡、养鱼,还申请到了小额贷款,改造了鸡舍、鱼塘等设施,并且分到了驻村工作队帮扶的鸡、鸭、鱼苗,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他家很快从贫困户变成了养殖大户,村民们都夸程喜林是“创业导师”。同时,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程喜林自己也正式入党。
随着毛家冲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成为党员的程喜林和支部里其他“头雁”一起,在村湾远景规划、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形成了“雁阵效应”。负责村湾产业发展工作的程喜林,正在为村里第一个农产品初加工作坊四处奔走,他告诉记者,村里生产的金丝皇菊、红薯、黄花菜、无花果、莲子等初级农产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通过初加工延长村湾产业链条,不仅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帮助农户稳定增收,明年加工作坊建成投产后,还将吸收50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编辑:朱晨颖】
(作者: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