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四小区出入口,社区防控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史强)阻止疫情扩散蔓延,控制源头是关键。
“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2月14日起,武汉市实行最严“社区封控令”。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市7102个小区、1943个村(队)全部实现硬隔离,一道422公里的防疫墙拔地而起。
在各方力量的驰援下,依托联防联控,这道“硬核”防疫墙让社区变成一个个“安全岛”,成为呵护千万居民的生命屏障。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生命屏障”
“生命屏障”并非一天建成,它建立在对病毒认知一步步加深的基础之上。
疫情初期,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收治患者,社区环节比较薄弱。
2月11日,市防指发布第12号通告——即日起正式启动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所在楼栋单元进行严格封控管理。
2月13日,市防指社区防控组下达最严“社区封控令”,并正式启动全市无疫情创建工作。2月14日,为阻断传染链条,全市所有小区、村湾全部执行最严封闭管理,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开放式居住区一律打围实现硬隔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如此多的人口进行居家隔离。这一连串动作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对病毒传播链条的深入认识,更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担当。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指示精神,武汉市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争分夺秒构建史无前例的防疫墙。
一声号令,“生命长城”一夜长成
武汉数千社区,分散于三镇城乡,新旧不一,条件不一。市委市政府一声号令,各市政集团、建筑公司等相关企业变身突击队,争分夺秒抢筑“生命长城”。
汉阳市政施工人员在五麟里社区加固封闭挡板通讯员陈晓玉 摄
“速度就是生命”,必须和病毒赛跑。接到任务,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连夜投入人员1100人,机械62台,连续奋战17个小时,完成11000米临时围挡施工,完成汉阳区10条街道、169处封闭点的封闭工作。他们从一个点位赶到下一个点位,经常来不及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
在新城区各个村湾,村民们响应号召,积极配合封闭管理。江夏区湖泗街按照“一村一进出入口、一村一交通卡点、村组各自隔断”的要求,将辖区内33条乡村道路进行封控,设立19处交通卡点。
武汉开发区东荆街郧阳村的村民王超和十多个村民用买来的新油布把村子封闭起来,“外面串门子的也不让进来,村民们都赞同”。
在各区组织发动下,仅3天时间,使用隔板和水马,全市新建起422公里长的硬质隔离围栏,长度超过10次全程马拉松。
千万市民被成功隔离在一个个小区中,除了就医和防疫相关活动外,一律禁止出入。
党员干部作表率,各方援兵下社区
如果疏于管理,再坚固的“屏障”都会变得形同虚设。按照小区严格封闭管理要求,每个小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24小时值班值守。一时之间,人手告急。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率先出征。2月初,市委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市属企业的基层党支部和在职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
洞庭街一封控岗上党旗飘扬。
34498名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在职干部职工按照“应下尽下”的原则,到对口联系社区报到服务,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在洪山区广八路社区,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等不同层级的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成为社区“临时员工”。
居民外出上班前报号登记。
在一个个无物业的老社区,下沉党员干部主动请战领任务,担当小区“守护神”。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区居民也行动起来,纷纷报名成为志愿者,协助社区“守好自家的门”。
汉阳区四新街梅林都汇社区,39岁的居民汪皓主动挺身而出,带动妻子凌香成为志愿者,共同参加小区值守。这对抗疫“夫妻档”带动大批业主参加志愿者,增强了老小区封控力量。
社区力量全发动,联防联控扎“篱笆”
2020年2月15日中午,武汉大雪纷飞。社区工作人员及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在风雪中坚守岗位,全力筑牢疫情防控一线。图为在柏泉街张柏路十字路口,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入车辆进行甄别。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围挡只是肉眼可见的“防疫墙”,真正要实现“管好自己的人”,更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构筑“无形隔离墙”,达成共识,让居民“管住自己的腿”。
“大封控”持续41天,所有居民小区和村湾实行“一门进出”,除就医、防疫、保供外,其他人员、车辆一律不得出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政府进行生活物资有效保障外,广泛发动居民及各方力量、实行联防联控非常重要。
中国式基层治理,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神经网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联防联控,社区组织、下沉人员与小区居民互相支持,共同守卫“生命屏障”。
业主给物业捐赠的酒精、口罩。
2月11日,东湖新城社区开始封锁大门,控制人员进出。社区在“微邻里”平台上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第二天就有48名志愿者报到。
全市社区封控期间,他们和42名下沉干部以及社区下辖公司的33名党员和社区工作者一起组成了坚实的基层防控力量,把门值守,为居民解决生活问题,帮大家安心“宅”家。
下沉党员为社区居民买药并核对药品 通讯员苏守明 摄
“社区、物业把服务工作都做到门口了,我们愿意配合‘非必要不出门’。”汉阳区四新街梅林都汇社区和昌都汇华府小区门口,原想外出买菜的居民李女士看到门口摆放的超市送来的蔬菜样品,打消外出想法,在小区内完成了购物。
在蔡甸街正街社区,很多老年人习惯用现金,要看到退休工资打到存折上的数字才放心。社区工作人员一面安抚老年人居家不要外出,一边联系银行网点,根据退休工资到账时间,集中办理存折业务,让老人们安心。
【媒体报道】
“严厉的措施显然奏效了”
【央媒】
央广网 实行小区封闭管理会给居民带来不便,但换来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2月12日《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武汉居民小区封闭管理探访》
《人民日报》 武汉市强化小区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对疑似患者的彻底摸排和集中收治,有效减少了散发病例的传播,使得新增确诊患者转而集中于已掌握的疑似患者和处于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
——3月5日《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
《法制日报》 武汉的抗疫经验,是果断“封城”以外,还迅速实施了一种更加积极的、更系统化的隔离机制。
——4月8日《武汉解“封” 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标志性意义》
《光明日报》 武汉市将社区封控作为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的关键之举,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史上最严”社区封控有力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势头。
——5月8日《武汉社区疫情防控模式的实践探索》
【外媒】
法新社报道 中国采取的控制措施似乎成功打破了传播链——防止被感染患者和易感染人群之间的接触。
美国有线电视报道 严厉的措施显然奏效了,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减少,在过去的两周,武汉市民的生活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武汉的一些措施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
美联社报道 武汉的封控管理有效遏制了疫情,给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现在那些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网友评论】
网友“sunny”:支持封闭管理,坚决阻断病毒传播!同时希望社区组织做好必须的生活供应。
网友“winner”:不愧是英雄的城市,硬核的自我隔离,为战疫胜利牺牲太多,但是值得。
网友“胡伟明”:精准的分门别类的持续封控,是为了保持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和争取早日取得全面胜利!
网友“飞”:继续强化社区封闭,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配合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完全胜利。
网友“剑舞飞花”:严密的社区防控,靠的不是国家强制力量,而是运用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
【专家点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
“隔离防线”直接体现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一声令下,全市实行最严格小区封闭管理,一夜之间筑起一道道生命屏障。11月10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道道看似简陋的围挡上,凝聚的是整个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成就,也给全球其他国家带来启迪。
“‘隔离防线’的及时构建迅速帮助民众重拾信心。”冯桂林说。面对疫情初期造成的破坏,很多居民和患者心中感到恐惧,也加速了疫情的传播。要从源头控制疫情传播,就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422公里隔离防线让居民直观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与疫情斗争的决心,增强了抗疫必胜的信念。
冯桂林认为,“隔离防线”所展示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民众走向抗疫胜利。为了顾全大局,从全国、全世界抗疫战略出发,武汉人毅然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并将这种精神变成自觉行为,约束自己。依托隔离围挡,人自为战、家庭为战、社区为战,将病毒分割、各个击破,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厚植于群众中的奉献精神是“隔离防线”最牢固的力量源泉。
冯桂林指出,“隔离防线”是国家治理能力大步提升的直接体现。422公里硬隔离的构建虽然是临时举措,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特别是保护了那些半开放、开放式老小区。一声令下,政令畅通无阻,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构筑了这样一条生命防线,并牢牢守住了它,在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指挥、组织能力,展示了各级政府全天候应急能力和水平。
“‘隔离防线’是政府意志和居民需求有机结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样本,可供全球各国借鉴。”冯桂林说。在如此体量的人口基数前提下,要让这条防线真正发挥作用,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摸索建立了值守管理机制,打破常规重新构建了一条应急供应保障链,充分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
这些举措的实施,建立在十八大以来国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随着这条防线作用的显现,居民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也越发强烈,自觉遵照政府指令约束个人行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海报统筹 陈昌 主创| 谭芳 胡欣 摄影|刘斌 校对|童永忠 张莹莹
【编辑:姚昊】
(作者:史强 陈昌 谭芳 胡欣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