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5日讯 5日,重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保护级别从国家保护的“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野生动物,跳了一级,直接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头潜鸭。魏斌 摄
消息传来,从2014年武汉发现青头潜鸭以来,陆续参与到青头潜鸭保护行列的武汉人,是何心情?有何感想?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利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已经认识到青头潜鸭这个物种的濒危程度,开始重视这个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忧的是,既然升为一级了,表明这个物种种群数量还是非常少,还需要大家做更多工作去加以保护。
关于青头潜鸭的保护,王利民说,该基金会关注青头潜鸭,更多是关注它们生存的环境,保护也是落脚在环境的保护上。他们一直在动员更多的企业、非政府组织、政府和公众,来参与青头潜鸭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青头潜鸭在水面游弋。颜军 摄
为了推动这件事,该基金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发动、成立各方参与青头潜鸭巡护队。该基金会把当地的人、武汉市一些社会组织和科研单位共同组成四支混合型巡护队,每天巡护在青头潜鸭生存的栖息地周围。包括武汉的府河、牛山湖,还有潜江市的保安湖。
第二,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一道,正在推进实施“智慧湿地”项目,准备在青头潜鸭栖息的府河湿地建立两个监控站,安装监控系统盯防。预计春节之后,监控探头即可安装。届时,坐在办公室内,就可实时监测青头潜鸭的情况。
第三,推动建立青头潜鸭保护基站。现在青头潜鸭分布的地方,很多观鸟爱好者前往观赏,这本身是件好事,但人多了会干扰到青头潜鸭的生活。该基金会正在与市园林和林业局合作,准备建立青头潜鸭的保护基站,把监测、巡护、宣教、观鸟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市民可观赏青头潜鸭,而不会惊扰到它们。
青头潜鸭。 魏斌 摄
王利民认为,青头潜鸭保护级别“升级”,与武汉人的积极保护和呼吁有关。2014年,青头潜鸭被发现在府河湿地生儿育女,引起了鸟友们的高度关注。在全球有一个青头潜鸭保护联盟,该联盟在中国设有一个工作组。武汉发现青头潜鸭的消息披露后,引起了该联盟极大的关注。英国专家专程来到武汉考察,确认消息属实。武汉青头潜鸭成为全球最南繁殖地,将原先认为的最南繁殖地向南推进了近900公里。
2017年底,长江生态基金会动员卓尔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发起“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项目。通过编写教材、科普宣传、动员民间组织参与青头潜鸭保护等活动,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产生了较大影响。时值国家整理编制新的野生保护名录,武汉各方力量参与的青头潜鸭保护行动和呼声,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青头潜鸭在武汉被发现时,当时公认的说法是全球不到1000只。武汉府河湿地是它们最重要的南方繁殖地,常年最多能观测记录到300只以上。根据2020年我们主办的最新全国调查结果,青头潜鸭有1500余只。”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守护青头潜鸭的家园”项目负责人张柯说。
武汉鸟类专家颜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青头潜鸭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但在我国却没有相应的保护级别。因为原有的野国家生动物保护名录,是1989年公布的,30多年未调整过了,这么多年情况变化很大,已与青头潜鸭保护的现状不相适应。如果再不加强保护,青头潜鸭很有可能灭绝。而且保护级别不升级,很多保护工作就无法开展。
这次升级后,相信今后青头潜鸭的保护工作,会上一个台阶。该协会将继续加强青头潜鸭的监测。因为保护什么、怎么保护、保护成果,都要靠数据说话,而数据来源要靠监测。他们希望将来青头潜鸭的栖息地,都能被纳入官方的保护体系之内。(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旋 吴晓)
【编辑:张玲】
(作者:明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