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拯救自我|我读

时间:2021-03-02

文/赵振宇

《拯救自我》是朱铁志先生生前送给我的一本书。该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6月出版,2004年9月第二次印刷,系鲁迅文学奖散文获奖者丛书之一。2006年,我到北京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教学骨干培训班,我们在中央党校见面,他送我这书。前几日清理书柜,我找到它,读来勾起了与他交往20多年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从事编辑工作。那时武汉的改革开放走在全国的前列,《长江日报》的评论、理论、杂文也在全国颇有影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稿件纷至沓来,铁志兄也成了我们《长江日报》的一位老作者、老朋友。

铁志1960年生于吉林通化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给我们投稿时他任《红旗》编辑,后任《求是》编委、编审,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出版过《固守家园》《自己的嫁衣》《精神的归宿》等多部杂文集,还与牧惠、蓝翎合作主编多年度的《中国最佳杂文》等书,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及网站开设杂文随笔专栏,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新闻奖及许多报刊的征文奖。

康德曾提出过人生的四大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怎样去干”。铁志在书中写道:“在思辨光辉的照耀下,你也许不难明白世俗的所谓功名利禄实在不配让一个高贵的灵魂去为之烦恼;你会为曾经有过的痛苦而惭愧,为往日的失落而淡淡一笑。在落日的余辉中,你静看云卷云舒,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从此可以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外在的世界。你从不以强者自居,而朋友们分明看到一个全新的、强劲而谦虚的灵魂。”(《拯救自我》第24页)对于康德提出的问题,铁志作了精辟的解读,颇有见地,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铁志在书中给我们讲了他女儿第一次语文考试后发生的故事。“得了96分已经很不错了,下次再努力,争取得100!”这大概是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说的话。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展开试卷,我和孩子一起找错,令我意外的是,老师竟然在一个原本正确的字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扣去4分。这显然是批错了,而孩子并没有错,应该得满分。”作为一个文字编辑,为了慎重起见他又查阅了几种权威工具书,确认判断没错。但是,为了避免孩子因老师的偶然出错而不尊重老师,作为家长他说了一些尊重权威、维护权威的话,自以为很艺术。但是,第二天上学后孩子毫不犹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老师为什么给自己批错了,是不是睡着了,爸爸说没有错!在日后召开的家长会上,这位老师气呼呼地对铁志夫人说:“既然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让孩子听老师的,别动不动就说‘我爸说的’……”铁志在《在权威与真理之间》(《拯救自我》第35页)一文中写道:“我没有想到孩子不像我那么世故,也没想到她竟然置我的劝告于不顾。”

当今世界,“优生”已成共识,但“优死”却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于那些身患绝症、救治无望的病人来说,到底有没有“优死”的权利?换言之,人的基本权利中,除了生存权外,还要不要承认“死亡权”?在痛苦而毫无生还希望的苟活与庄严而体面的“优死”之间,病人能不能理智地选择后者?铁志在他父亲抱病入院的经历后选择了肯定的答案。他在《死的权利》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祈祷,让每一个生命如四月阳春下的蓓蕾,健康盎然地绽放;让每一个痛苦而又不安的灵魂,在安详与欣慰之间,在莫扎特恍若天籁的乐曲之间,如袅袅炊烟,舒展而轻盈地羽化登仙,保持人类最后的美好与尊严。”

铁志先生走了,带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和执着离我们而去。一切记忆者的文字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只是借着他的离去,愿活着的我们更好地生活和保护自己,在我们告别这个世界时,少一些遗憾和不足。

【编辑:张靖】

  • 上一篇:防蓝光眼镜能护眼?蓝光都要屏蔽?你该知道真相了
  • 下一篇:战争不是起源于秦朝|谈今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