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6日讯(记者张珺)3月6日,来自湖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生产技术与书刊部主任袁伟霞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有关“加大对钢铁行业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提案。
袁伟霞
袁伟霞说,中国钢铁行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产量基数大,能源消费密集,是我国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8.64亿吨,同比下降0.9%,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同比增长5.2%,占全球粗钢产量的比重达到56.5%,再创新高。走低碳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中国钢铁行业的生存发展,更是中国践行承诺要承担的责任。
过去的20多年来,虽然中国粗钢产量继续增长,但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企业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升,超低排放的指标严格程度超过欧盟,属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进程中,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45.27 kgce/t,同比下降1.18%,比2000年下降30%以上。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吨钢能耗的下降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吨钢碳排放也在同比下降,但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碳排放总量仍然在持续升高。
袁伟霞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同时还可能面临更多来自“碳经济”的国际挑战,加快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阵风,而是全行业、多行业的一场持久战,需要总体谋划,科学推进。
为此,袁伟霞提出三点建议:其一,在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设立“钢铁行业低碳工艺技术专项、碳中和等原创性研究专项”,加大对基础性、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
其二、在“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钢铁生产的副产品CO、CO2高效绿色应用及多行业协同应用方面的技术研究项目,减少碳排放,促进钢铁、能源、化工等多行业绿色协同发展。
其三、钢铁行业的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不是一个行业单独可以完成的。建议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协调研究结构,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研究促进碳在行业之间循环利用的支持政策及具体技术,共同促进国家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的实现。
【编辑:张玲】
(作者: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