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武汉垃圾分类试点数年 垃圾混装现象依然存在

时间:2017-04-10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试点数年的垃圾分类工作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可从目前情况看,做得好的样板小区仍是些老面孔。今年,垃圾分类全市推广势在必行。

  昨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先后走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东西湖区万科四季花城和博大城市星座,现场看到,各楼栋前,承担着垃圾分类重要使命的绿、红、蓝、灰四色垃圾桶摆放整齐,住在这里的人们,能自觉将垃圾初次分类后投入相应垃圾桶,垃圾分类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可在非示范区域的其他小区内,垃圾混装现象依然存在。

  2013年,武汉市将东西湖区明确为全市生活垃圾减量试点区域,同年11月,万科高尔夫和四季花城2个社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

  从政府发文到专班组织再到民众参与,东西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可三年多来,“何时全市推广”始终是一道谜。

  早在2008年,青山区曾在全市先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两年后,受财力及回收处理技术等因素影响,分类工作难以为继。辛苦分类的垃圾后期遭遇“一锅粥”混运现象,让部分市民热情降低。

  垃圾分类工作推广究竟卡在何处?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喻晓认为,首先,激励不够,比如实施垃圾分类,居民需要至少两个垃圾袋对垃圾分类丢弃,其成本增加;其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区及发改委、供销社、工商、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动,单靠城管部门发力行不通。另外,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前后衔接不顺畅。在垃圾末端技术的处理上,武汉也并不领先。更为重要的是,废弃物的利用价值低,要使其产生价值,必须投入成本。如果入不敷出,这项工程仍然举步维艰。

  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争取在经济、法律层面给这项工作以保障,在后续产业链的培植问题上持续注力,并以“试点为主,逐步推开”的方式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记者黄师师 杨升 通讯员叶志卫 贺梦 余苗)

  (编辑:张潘)

  • 上一篇:宜都表彰10位道德模范 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 下一篇:湖北神农架多部门联合排查古民居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