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健康的传统文化我们该传承,放‘洋灯’这类与现代乡风文明不符的就应该摒弃。”春节期间,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丁祖村上门湾文化中心,50多岁的党员丁汉龙与两个扎洋灯的中年人说理。
放洋灯是鄂州市农村风俗。每逢腊月二十四、大年三十、正月十五晚上,许多村湾都要放洋灯,而且还是湾里有身份的、发了财的人家才会放。上门湾是汀祖镇远近闻名的湾子,历史上曾出过3个“进士”,还出过“府台大人”。现在,湾里不少人在外经商发了财。前年,湾里建文化中心就花了1000多万元。
所谓“洋灯”,就是用纸糊、柴油点燃作动力的“孔明灯”,这种风俗传承了数百年。特别是近年,洋灯越做越大,动不动就要100多张纸,扎得有一间房子大,要用十几公斤柴油,安全隐患很大。放洋灯引发了多起火灾。“鄂州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上门湾是文明创建的示范点,要带头移风易俗。”丁祖村党支部在党员小组长迎春座谈会上,号召今年春节不再放洋灯,文明安康过春节。
有一户人家抱着试试看心理,买回了100张优质宣纸,在文化中心扎洋灯。丁汉龙知道后,马上出面制止。
弃放洋灯,折射着鄂州民风社风的变化。近年来,该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家风家训为重点,全域开展“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活动,着力培育新居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营造新环境。运用石刻、展牌、墙绘、灯笼等艺术形式,采取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宣传融入乡村道路、护坡围墙和农户院墙,将核心价值观元素植入对联、挂历、书画送到农村,推出丁祖村、滨湖社区等一批村(社区)级展示点,有力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记者杨念明、通讯员周祝文、胡涛)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