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武汉"楼道爹爹"义务扫楼道27年 子孙中有12名党员

时间:2017-08-07

昨日清晨6时,城市还在熟睡。武汉市江岸区交易横街49号楼,88岁的老党员吴宝才弓着腰,仔细清扫楼道。

他身后,85岁的老伴陈汉珍紧跟着,帮忙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再丢进垃圾桶。

日复一日,27年。吴宝才一直义务为这栋8层高的居民楼清扫楼道,并卖掉积攒的废品资助多位社区贫困居民,人们亲切地叫他“楼道爹爹”。

义务清扫楼道27年

吴宝才1956年入党,退休前在省棉花公司工作,先后荣获“五讲四美”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证书堆了半人高。“乐于奉献,是刻进老人骨子里的信念。”二女儿吴春荣回忆,吴宝才曾任车间主任,却在工作之余揽下工厂打扫卫生的活,每天天刚擦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1990年退休前,吴宝才自感再难以立足岗位作贡献,一口气交了1万多元党费。在当时,这相当于他一年多的工资。

交易横街49号楼,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居民楼,门外是繁华的夜市。一到晚上,总有摊贩或逛街的路人将垃圾、杂物丢进居民楼。

刚退休的吴宝才坐不住了,他买来扫把、撮箕,开始每天清扫楼道。这逐渐成了习惯,天热时清晨扫,天凉时下午扫。

5年前,老伴陈汉珍患上轻微老年痴呆,不能独自在家。吴宝才扫楼道时就带上老伴,一人扫、一人撮,两位八旬老人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3年,吴宝才因患呼吸系统疾病,住了一星期医院。刚出院,看到楼道有垃圾,他又闲不住,重新拿起了扫把。“吴老特别热心,什么事都习惯搭把手。”一楼添怡早点店老板张松峰说,扫完楼道后,吴宝才会特意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坐在居民楼门口乘凉,看到有陌生人进出,总要上前盘问几句。前不久,街上共享单车倒了一片,老人上前一一扶起。

卖废品资助贫困居民

上月21日,顾不上天气炎热,吴宝才来到大智街道铭新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找社区副主任晏素琴。“我今年卖废品攒了300多元钱,年底估计能攒到500元,能不能再找一户贫困居民让我捐助。”

义务清扫楼道时,总能发现废纸盒、酒瓶等可以变卖的废品,吴宝才一一收集起来,定期卖。

2015年,吴宝才得知一位居民家中贫困,便将当年卖废品攒下的500元钱全部捐出;去年,老人又攒下800元“废品钱”,捐给患肝癌的居民黄建国。

3角、5角、1元……楼道里碍眼的废品,在老人手中聚沙成塔,涓涓爱心,汇成溪流。而老人自己却生活节俭,家中除了桌椅床柜等生活必需品外,没有多余家具,至今没装空调。

凡人善举,感动了邻居们。吴宝才说,以前,楼道当天扫完,第二天准脏,如今,居民们自觉维护;还常有堆叠整齐的废纸盒,自己“跑”到他家门口。

点滴善举润养爱心森林

“你爸真热心,把楼道扫得这么干净,我们都感谢他!”日前,二儿子吴广荣上门看望父母,见有居民竖着大拇指夸赞,心里升起一股自豪感。

吴宝才的子孙两代,共有家庭成员30人,长期耳濡目染,他们中有12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父亲影响,吴广荣退休后也义务当起了楼道保洁员;大女儿吴爱荣是一名门栋长,热心帮扶邻里。

江岸区的“红色引擎”工程,让吴宝才这一“红色细胞”迎来裂变。

今年4月,铭新社区成立“吴宝才志愿服务队”。眼下,这支志愿服务队已有200多名成员,一半是学生,四分之一是青年教师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后每年秋季开学,附近的警予中学新生都可自愿加入。

每周五、每月10日,这支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活动。本月,已有上百名志愿者慰问社区困难党员,义务清洁楼道。“我以后也想像吴爷爷一样。”今年4月加入志愿服务队的警予中学8年级学生邓梦莲说,志愿服务已成为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

吴宝才老人很谦逊,总说:“楼道我顺手就扫了,还锻炼了身体,没啥。”但他27年默默坚持凡人善举,用党性光辉照亮邻里,一片爱心森林正在生长。(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祝丽芳 张艳华)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上一篇: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 宜昌新兴产业呈两位数增长
  • 下一篇:路见不平一声吼 来凤县55岁检察官空手夺刀擒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