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我和我残障的兄弟姐妹会一直走下去”――安邦制药“融合用工”的故事

时间:2018-11-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制药”)董事长陈飞豹看来,要保障残障人士的生存权、发展权,让他们有尊严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战释放企业的家国情怀。自2010年以来,安邦制药坚持“融合用工”模式,支持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一起就业,同工同酬。2013年,湖南省残联向国际劳工组织推荐了安邦制药,安邦制药融合用工案例被写进国际劳工组织融合用工案例集。2018年7月31日,安邦制药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简称“GBDN中国”)的中国创始成员之一,陈飞豹用中国范式,再次向国际社会宣讲了保障人权的扶贫助残中国好故事。

安邦制药的“融合用工”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这不仅仅体现在用工上,为这些特殊的兄弟姐妹提供就业岗位,更为重要的是“融合”,引导他们融入“正常”社会,有尊严、有自信地生产、生活。

  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已7岁

上世纪80年代,一位身残志坚的女青年获得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她,就是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时间跨越30多年,一个“学习张海迪小组”活跃在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在近200人的小组成员中,虽然大部分是残障员工,但其中也有身体健全员工的身影,“小组”成为残障员工与其他员工沟通的“知心人”,也成为了那些残障员工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小组的存在是安邦制药坚持“融合用工”的一个写照。

屈金艳,安邦集团“学习张海迪小组”的首任组长。11月9日,记者在安邦制药总部没有见到屈金艳。但在企业海报里,个子小小的屈金艳站在同事面前,笑容灿烂,给记者留下深深的印象。屈金艳是湖南中医大学药学硕士,侏儒症患者,如今在安邦制药从事经典中药的临床检验和新药研发。

屈金艳正在出差。就在前不久,屈金艳跟随企业课题组赴巴基斯坦洽谈项目,安邦生产的中药即将打入巴基斯坦市场,“我手上忙着几个项目,累并快乐着。”屈金艳在电话里爽朗地对记者说。

“学习张海迪小组”要从安邦制药的“改朝换代”说起。

安邦制药的前身是长沙的一家福利企业。2010年,陈飞豹从国企下海,带领团队并购了湖南安邦制药。

当时的安邦制药落寞破败,连年亏损,车间里还有20多位残障员工。此时,研究生毕业的屈金艳,刚刚进入安邦制药就赶上了企业并购。“残障员工的情绪波动很大,以为老板会甩了他们。”屈金艳说。

谈起这段经历,陈飞豹十分感慨:“我是医药人,医者父母心,看到这些残障员工,我当时真的忍不下心。”

“陈董讲了一段话,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就当他们是我爸我妈生的残障兄弟姐妹,我不会抛弃他们。’”屈金艳转述说。

陈飞豹的话安了大家的心。自此,陈飞豹带领全体员工开始全新的创业。

企业百废待兴,如何调动这么多残障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决定成立一个“学习张海迪小组”,要把这个特殊人群的“心气”提起来,要让他们发现、找回自己的价值。

2011年5月15日第21个全国助残日,“学习张海迪小组”在浏阳安邦工业园区正式成立。屈金艳说,“学习张海迪小组”的初衷是形成一个残障人士互帮互助的小团体,鼓励大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企业重新创业阶段,与企业共甘苦。

公司把每年全国助残日定为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的节日,由小组策划活动,公司高层参与,架起公司与残障员工沟通的桥梁。小组还发起“ShowMe安邦梦想秀”“寻找安邦最美朗读者”等残障员工才艺秀、为患病残疾职工募集善款等,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以及情感交流。

许多残障人士都习惯于封闭在熟悉的小环境,“学习张海迪小组”带着大家大胆走近社会。

屈金艳说,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走进了戒毒所、脑瘫村。他们陪伴特殊人群,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一位戒毒妈妈,听了我们的演讲,大哭了起来。她说自己不懂珍惜,好手好脚的,辜负了单位、家庭和自己。以我们这样的残障状态,能感动戒毒者,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屈金艳首任“学习张海迪小组”组长的经历,为她开启了新的梦想。

“我毕业时,只希望自己能养活自己,减轻家庭负担。到了安邦,办起了‘学习张海迪小组’,我发现小组不仅能互帮互助,还能干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我的理想变成了两个:一是不仅养活自己,还要在专长上有所发展;二是我要用行动感染大众,激发社会的正能量。”

2012年,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联合湖南省残联发起支持残障人士就业的全国性公益助残项目――“万牵工程”,即万家企业牵手万户残疾人家庭―――促进残疾人就业大型公益活动。

2014年5月18日,安邦制药与中国肢残人协会联合发起了全国性公益基金项目――嫩芽基金,为脑瘫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学习张海迪小组”参与了项目的执行。截至目前,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了脑瘫轮椅捐助活动,直接帮扶脑瘫儿童人数达400人,参与公益活动人数累计达2.5万人。

今年,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第二任组长、脊髓灰质炎患者,被誉为80后“拐杖妈妈”的齐文英,带领小组成员勇敢地走进了大学校园。从6月11日起,励志宣讲团先后走进湖南中医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齐文英、胡华众、李莹和屈金艳用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自强不息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上了“开学第一课”。现在,在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的影响下,已有4所大学相继成立了“校园学习张海迪小组”,与安邦“学习张海迪小组”形成联动。

“他们是一群有特殊价值的人”

或许可以说,当年留下残障员工,是陈飞豹的一念之仁,但现实是残酷的,接过重担的陈飞豹坦言,其实当时并不知道如何来安置这些员工。

作为企业的掌门人,陈飞豹首先从观念上升华自己。他告诉记者,残疾人不仅是人类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以特殊的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他解释说,没有先天弱智、先天畸形,人类就不懂得优生和近亲结婚的危害;没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就没有预防这种病毒的“糖丸”问世;没有药物致残,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药物应用和管理制度;没有工业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和肢体残疾,就没有交通安全规则、安全作业规程和科学的救护方法。

秉持这种理念,陈飞豹认为,残障人士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他们是一群有特殊价值的人。“我们要让这群特殊的兄弟姐妹有存在感、获得感。”

发现他们的特殊价值,将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宽容他们的不完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至少,要在安邦制药企业内部做到。

从烂摊子到重新创业,企业踏上的是一个“小米+步枪”的征程。企业缺人才,如何内部挖潜呢?陈飞豹想到了屈金艳。“金艳学习刻苦才拿到高学历,基础非常不错,我要提供机会给她历练。”

从那时起,陈飞豹陆续安排屈金艳在技术部门的各种岗位上工作。“当时企业的研发能力很弱,所以我进公司时找不到适合我的岗位。后来陈董让我干各种技术部门的活儿,我都干得很好。这样,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一步一步地,我跟企业一起成长,现在成了公司研发中心学术部部长。”屈金艳告诉记者,现在的研发中心有18名技术员工,残障员工有4位。齐文英长期做公益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长为企业的品牌文化部部长。

过去,安邦公司的残障员工主要集中在包装车间,现在,公司行政、研发、财务、销售、生产等绝大部分部门都有残障员工。

一位公司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刚开始,一位服务部门负责人不愿意接纳残障员工,陈飞豹下了命令:“你对自己队伍的残障员工都包容不了,怎么能做好客户服务?如果你实在不同意,我就让残障员工来顶替你。”

事实上,在后台销售服务上,残障员工不仅干得了,而且能干得好。佘世雄网名“小熊”,是一名残障员工。他对经销商的服务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兄弟情分。当年,这位经销商因为销售业绩突出受邀参加了企业年会,第一次见到了“小熊”。电话中的“小熊”兄弟竟是残疾人!这位经销商激动不已,给了佘世雄一个大大的“熊抱”!

李莹是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女孩,语言表达能力弱,但文字功夫好。公司原本打算安排她到文化品牌部工作,但李莹要求到一线岗位。公司尊重了她的选择,安排她到安邦子公司健康科技公司担任销售助理。借助助听器,李莹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如今,公司后台电话咨询服务部门的15名员工中,有8名残障员工,占53%。

得益于多年的坚持,陈飞豹甚至总结出“融合用工”的规律:“三七法则”,接近于“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可以呈现出和谐的效果。即,公司容纳30%左右残障员工与健全员工一起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帮助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

陈飞豹说:“如果接纳残障人多了,如专门的残障人福利工厂,那就是残障人从小家庭走进残障人大家庭,并不是真正地融入社会,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如果残障人少了,他们又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不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不能很好起到帮助残障人融入社会的作用。‘三七法则’配比合适,有利于调动和激发残障人士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

截至目前,安邦制药的残障员工有173人,占到企业员工总数的34%。他们与其他员工一样同工同酬,并肩为安邦制药的现在和未来辛勤工作。

2018年上半年,安邦制药在残障员工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生活情况,97%的人认为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态度热情和友好;98%的人满意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61%的人来安邦后生活状况有显著好转或好转不少;有83%的人表示,自己不仅自食其力还能回馈家庭。

企业的业绩也回报了“融合用工”的付出。当年,仅用一年时间,陈飞豹的新团队就将年销售2700多万元、亏损200多万元的企业扭亏为盈,年销售高达6000多万元;2014年,企业营收过2亿元,成为中国百强福利企业;2017年,企业营收超过了4亿元;2018年11月16日,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慈善公益论坛上,安邦制药获得“2018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如果可以,请给他们一个就业平台”

“我曾经到一个福利企业求职,人家居然嫌弃我的身体残疾。我多么希望企业给我一个就业的机会啊。”对于就业的渴望,是每一位尚存工作能力的残障人士的梦想。记者与齐文英交流就业的话题,谈话变得有些沉重。

“万牵工程”启动那年,齐文英来到安邦制药。当时公司收到很多残障人士的来电来信咨询,始料未及的是,参与的企业为数太少,“万牵工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可以,请给他们一个就业平台。哪怕一家拿出一个岗位,万家企业就能帮助到1万个还有工作能力的残障人士。”陈飞豹说。

陈飞豹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行“摇篮到坟墓”福利政策。1988年,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劳动福利型”模式,其核心就是把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残障人士本人或他们的家庭有较好的就业,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安邦制药的“融合用工”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这不仅仅体现在用工上,为这些特殊的兄弟姐妹提供就业岗位,更为重要的是“融合”,引导他们融入“正常”社会,有尊严、有自信地生产、生活。企业从这里可以得到理念、方法论上的启示。

今年,陈飞豹被评为长沙市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他表示,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一定要成为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重要社会力量。安邦制药用爱心和心血创造了“融合用工”模式,相信它会逐步完善并将成为许多企业家的共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残障人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回馈社会提供更好的帮助。

  • 上一篇:“‘金牛’奋蹄正当时”
  • 下一篇:湖南百强企业出炉 出现23张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