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湖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硕果:“芙蓉工匠”新生代在集结

时间:2017-05-31

华声在线 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周曙 报道

5月27日,湖南职业教育传来捷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高新工程技术学校,分别夺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职组单一赛项的冠军。唯楚有材,于斯为盛。从历史走到了今天,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时代号角铿锵嘹亮,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科教强省的誓言催人奋进。5月下旬,湖南职业教育宣传周,记者走进株洲、长沙等地职业院校,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群体正在集结,"工匠精神"正在蓬勃生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芙蓉工匠”新生代!

"工匠精神"在零点零一毫米的进步中闪耀

张峰嘉,广铁集团怀化机务段检修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2012年张峰嘉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后,来到怀化机务段从事轴承检测工作。虚心好学的张峰嘉上手很快,比如拆装轴承通常需要几十分钟,而他仅需8秒。2015年,张峰嘉被选派参加全国机务系统技能大比武。六方公母套制作项目,六边配合间隙不能大于0.05mm,为了达标,他千万遍重复同一个动作,每一个0.01mm的跨越,都是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凭借顽强的毅志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张峰嘉获得了“铁总个人全能第一名”。

张峰嘉在工作中。网络图。

每天在地沟中行走几万步,平均三四个月就穿坏一双鞋子,手上磨出了层层老茧,这是张峰嘉的工作常态。为保机车平安,他舍弃了跟妻女朝夕相伴的日子,有时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光辉闪耀的火车头奖章就是他执着坚守的见证和奖赏。

检修车间负责人这样夸峰嘉:“这个小伙子,平时工作细致、认真,每天都能看到他在车间里苦练学技本领,工作精益求精,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作为入段仅仅五年的年轻人,就已经成为了车间的行家里手,作为一个90后的小伙子,能够做到这些非常的了不起。”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不出错。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把每一次极致积累成职业习惯。张峰嘉,他是“芙蓉工匠”新生代。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专注坚守,这就是“工匠精神”。用制造强省对接制造强国,湖南呼唤极致工匠精神的回归,让“工匠精神”驻扎在职业院校每一位师生的心灵深处,是湖南职业教育应尽之责。

面向市场,对接产业,开发对接新职业与岗位的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取消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专业,湖南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才“红利”不断释放。一批批“芙蓉工匠”新生代从湖南职业院校走出来,服务湖南,走向全国。

让我们来看看部分典型代表:

龙文浩,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2017年获得青工技能大赛金奖并被授予“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彭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员工,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刘志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广州地铁公司职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地铁总公司技术能手。

周强,中南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毕业生,深圳地铁集团三号线运营分公司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长沙市劳动模范、长沙市技术能手。

创新创业点亮人生

杨芳,江南工业集团的一名女职工,湖南国防工业职院毕业生。从机械加工行业的“门外汉”到江南工业集团的技术技能“领头雁”,创新引领着她的成长与蜕变。

湖南卫视报道杨芳。视频截图。

90年代初江南工业集团引进了第一台数控铣加工设备。当时的杨芳对数控技术一无所知,但隐约觉得这个设备“高大上”。英语底子薄、电脑基础差,一切只能从零开始。带着困难杨芳走进了湖南国防工业职院,三年学习让她了解了数控。靠着那一股狠劲,她将世界上最前沿的加工手段创新性的结合在了一起,一次次刷新了江南工业集团公司的“数控高度”。2012年公司接到国家某重点工程关键零部件的试制任务,这是全国首次试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杨芳主动“请缨”。经过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试制加工,该产品一次性试制成功。十多年里,她先后承担了50多项科研试制生产任务,获得了多项专利。

从初级工到公司首席技师,她用脚步在丈量着技术的新高度。不断突破自我,杨芳已成长为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的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2013年,江南工业集团成立了以杨芳名字命名的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重大型科研项目42项,节创资金 3350余万元,杨芳的创新之梦,强国之梦仍在继续。杨芳,她是“芙蓉工匠”新标杆。

中央台报道杨芳。视频截图。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省技术能手胡元波表示,“工匠精神”不仅仅表现为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对极致的孜孜追求,更表现为不断钻研改进新工艺,创造新成果,实现新突破。职业院校培养的不是简单的“工具人”,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成立创意学院、举办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湖南职业教育在行动。一大批创新成果和创业典型在湖南职业教育的摇篮里孵化而出!

袁维,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2011年创办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年产值已超一亿人民币;

杨鹏,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副会长,八家工贸公司的集团董事长,与母校合作开办化妆品学院;

李振江,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国电子商务十大牛商""中国创业者杂志封面人物"。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民以食为天,食以技为先。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湘菜。许菊云大师是湘菜文化的领军人物和传承人。半个多世纪,只做一件事,就是把湘菜做好,做到极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工匠。

为了让湘菜“响遍”全国,许菊云广收门徒、传道授业。在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许菊云现场教学,手把手指导学生。

两会期间,许菊云大师为学生示范如何挑选食材。网络资料图。

一名学生代表说,跟许大师一起学习,不光学到了一些烹饪技巧,更看到了一种职业精神和一种工匠精神,我们更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

有名师,才有高徒。从业52年,许菊云先后为中国餐饮业培养出了数万名高素质的餐饮师。“工匠精神”仍在口传心授的课堂上传递,在锅与铲的协奏中传承。

许菊云说:“我就想把我毕生的几十年的湘菜技艺,毫无保留的,原原本本的教给我的学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华表示,职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工匠精神”的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引入,不仅解决了职业院校技术传授的问题,同时在老匠人的传帮带中,实现了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成立名师大师工作室,举办中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启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计划,一批批技能大师来校收徒授业,一批批职校教师破茧成蝶。在这片芙蓉花开的沃土上,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刘爱云,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宗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郁竹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十大新锐导演、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雷麟,带领学生制作完成全国第一部领袖题材动漫电影《少年毛泽东》;

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谭子林,带领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古窑杯”陶瓷成型大赛,以及第四届中国非物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陶瓷拉坯)大赛中获奖。

人才兴则产业兴。 “中国制造2025”、建设富饶幸福美丽新湖南,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大批“芙蓉工匠”新生代。从启动示范特色专业群、卓越职业院校、农村中职攻坚计划等省级重点职教项目建设到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制度,从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到着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建立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毕业设计抽查制度到屡次刷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好战绩,湖南职业教育始终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培养,聚焦的是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入学率、就业率、对口就业率、雇主满意度屡创新高数据的背后,是湖南人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期待。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进行中。

5月27日,比赛结束。湖南职业职院学生:我们夺冠了!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表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里,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配套的“芙蓉工匠”培养体系,是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将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铸造“芙蓉工匠”这一技术技能人才品牌,夯实“湖南制造”基石,湖南职业教育在行动!在这片热土上,芙蓉花开正当时!

  • 上一篇:端午佳节 长沙规划展示馆迎来第200万名参观者
  • 下一篇:【贫困村的笑声】衡阳“愚公”开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