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发挥红网已有优势,打造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

时间:2021-05-20

2017年6月16日,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以下简称红网)正式挂牌,这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及湖南出版控股集团、中南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红网已完成打造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前期布局。红网以集团组建为契机,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打响了“多元发展、转型升级”的融合攻坚战。在调研中,内外普遍认为红网平台业已形成完整体系,融合组织架构独具特色,是国内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鲜明亮点。然而平台打造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变革中,发挥已有优势推动生产流程再造、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全面、高效、精准的深度融合,为“文化强省”注入一股新动能,这个新课题仍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考、系统性的策略稳步探索。

一、融合现状

(一)主要成效

调研情况表明,红网不断强化内容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创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正走向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融合传播成效明显。

用户覆盖更“广”了。红网“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传播格局初具,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分站全省覆盖,省直、企业、高校、园区等媒体集群网格化建立,纵横串联拓宽了用户覆盖面。红网传媒“湖南新闻LED联播网”立足长沙,辐射市州,占据城市核心枢纽。红网与各省直厅局合作共同打造的湖南长安网、法治湖南网等省直网群体系,开始在市州落地生根。特别是红星网、红星云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把党组织活动的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

内容产品更“新”了。近年来,红网顺应移动化转型趋势,加强融媒体内容生产,充分利用VR、H5、航拍、视频、直播等新技术,制作了一系列适合移动化传播的融媒体产品,产品内容新、形式新、创意新,全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如红网十九大报道爆款融媒体产品《H5丨只要一笔,就能“写”出你的新生活》形式新颖,点燃了网民参与激情。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红网推出许多创意新闻大餐,24件富有创意的融媒体作品获得全国党媒平台推荐,如《动图告诉你全国人大代表带了哪些“宝贝”》以简洁明了的手绘线条动画,让代表们手中的“宝贝”活灵活现。

传播速度更“快”了。红网中央厨房正式运行,采编分发流程实现再造,采编队伍响应速度、协同力度明显提升。2017年抗洪期间,红网成立防汛抗灾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报道机制,发挥中央厨房指挥枢纽功能,高效整合采编资源,实现了总站各内容部门统一联动与调度,统筹分站利用地缘优势迅速开进抗洪前线,协同提升了内容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总站采编人员新闻敏感度、职业化不断加强,时刻新闻客户端弹窗实现秒发推送重大新闻。市州站在县区建立了较稳定的通讯员团队。借助这些条件,红网总站通过“红网云”进行内容聚合和二次加工,大大提高了内容生产的速度。

舆论引导更“强”了。作为红网舆论引导的主要阵地,红辣椒评论、论道湖南等评论栏目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始终坚持权威发声,积极回应网络热点话题,以理性、深刻、生动、鲜明的观点,化解各方质疑,为湖南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如围绕话题敏感、意义重大的修宪话题,红网领会精神实质,及时确定评论选题,精准把握导向,组织撰写《新思想写入宪法是时代的最强音》《“与时俱进”的宪法最具活力》等多篇评论,深刻阐明修宪的历史正当性和必要性,为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社会舆论,强有力地发出了地方党网的担当之声。

融合程度更“深”了。红网媒体集群从物理相加到深度相融,开启了协同发展的产业融合新起点。红网内容产业化、产业内容化的趋势持续升温,以影响力变现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有了新突破。红网融合内容、策划、资源服务客户,以融媒营销整合多行业资源,以优质内容生产带动全媒体传播,盘活内外围资源。这不仅挖掘了客户投放增量,更扩大了内容传播的影响力,使客户完成从了解、接受、认可,到离不开红网资源与产品服务的思维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内容输出的供给侧问题。宏观上,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过载且泛滥成灾,可看可不看的内容太多,必看必用的内容产品太少,构建可延续性优质内容产品体系的能力不足。中观上,H5、可视化图表、VR等融媒产品同质化也较为严重,内容生产难以形成具有国内广泛影响的现象级爆款产品,对高端人群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微观上,红网原创新闻生产能力强,发稿量多,但深度报道存在短板。一些受访者认为“红网的单篇作品质量还有待提升”,“红网地方题材‘有亮点,缺好稿’”。红网总站在整合挖掘市县新闻资源这一“非常大的富矿”上仍有巨大空间。

协同发展的机制性问题。目前部分管理层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运作模式上,融合理念不强,平台协同不够。红网分站、省直网群对总站的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总站人力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限制了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空间。在一些重大活动上,红网分站与代运营的省直网群等外围集群没有有效实现协作与资源共享。加上“红网云”融媒体平台尚未在市县全面覆盖,缺乏统一调度的技术抓手。

技术应用的驱动性问题。在技术开发应用上,红网媒体融合发展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新闻网站仍有较大差距,甚至落后中西部的湖北、四川。2017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的“津云中央厨房”正式运营,已从物理空间开启了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2017年5月,四川“封面新闻”客户端推出“小封”聊天机器人1.0版本,捕捉用户需求,与用户展开互动。2017年7月,微软“小冰”机器人入驻,以AI变革新闻媒体生产,智媒体特征凸显。这些都是新一轮媒体融合竞争中,红网所要必须追赶的技术功课。

融合发展的竞争性问题。省级层面上,平台政务服务的移动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影响力变现的模式有待升级,如何将与厅局共建频道的实践,转化为开发移动应用型产品的基础,继续稳固市场优势仍有待探索。市县同城竞争日趋激烈,从中央到地方等各级媒体纷纷建站落地,以各种项目合作试水,本地媒体或自建平台或搭上央媒顺风车,“现在家家都在造云”,产品日益同质化,加大了业务向市县垂直下沉的难度。

融合效果的评估性问题。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已成为红网打造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最大短板。对比国内及省内相关行业,红网员工整体工资水平偏低,从事大数据开发、云媒体建设的技术人员更难以引进。尤其是红网分站缺乏专业人才,员工业务水平不一,采编人员流动性较大,直接影响到了内容策划生产的水准。这也导致了管理层难以全面树立科学的融合目标,而从效果评估出发,改进与优化媒体融合的方式。

二、已有优势

(一)组织结构优势

组织结构优势主要体现在从纵向带来的深度,及横向实现的广度两个层面。纵向上,红网立足湖南,以分站战略将资源挖掘、内容生产、服务输出往市县垂直下沉。红网在全国省级重点网站中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分站的“树型”传播矩阵。总站统筹引领,并予以管理、内容、技术等多维支撑,全方位实现对市州站的有效统筹。确保了分站始终把宣传党的主张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又给予市州站内容经营上的一定自主空间,为实现全省市州和县市区报、刊、网、台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横向上,红网对接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省直、园区、企业、高校等网群体系,实现对内容、渠道等资源的协同挖掘。湖南长安网、湖南文明网、法治湖南网、湖南人大网、红星网、三湘统战网等省直网群“一网一云”规模初具,运作模式较成熟,通过驻点服务、策划活动传播品牌,自主创新研发功能型、应用型、具备可复制性的产品。如红星网、红星云上线后,15万个基层党支部共计220余万党员入驻,这为红网服务对接党委政府,扩大党网影响力提供了契机。

(二)重大报道优势

从内容传播上,红网重大报道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红网媒体集群拥有一致的文化基因与体制机制,在开展重大报道时协同作战能力强,保持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协同配合,远远做到了“1+1>2”。红网媒体集群多部门、多层级联动、多方式报道渐成常态。在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等重大报道策划上,红网媒体集群发挥“中央厨房”和融媒体、多平台优势,实现PC端移动端无缝对接,前方、后方报道组协调灵活有力。二是优秀媒体人才的引进,壮大了重大报道力量。近年来,一批传统媒体采编口人才加盟,与红网采编团队融合,优势互补提升了策划与执行能力,确立了在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先锋地位。三是打造用户喜欢的融媒体产品已成红网内容生产的特色。从VR、可视化图解,到数据新闻、视频访谈,通过新技术做好融媒体传播,为重大报道实践沉淀了经验。

(三)舆论引导优势

红网舆论引导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一是政治素养高、舆情管理能力较高。如2017年抗洪期间,红网针对新京报文章《长沙大水背后也有苦涩的与水争地》,及时组织《长沙大水的锅不该让“与水争地”背》等多篇评论,旗帜鲜明地回应该观点的片面性,被网友誉为“舆论抗洪的战斗檄文”,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了肯定。二是打造了舆论引导的特色拳头产品。红网开设了红辣椒评论、论道湖南等评论频道,相继推出了社论化的“红评”、文艺化的“品读”、述评化的“红观”等专栏。三是组建了一支外围生力军。目前,红辣椒评论在全国拥有作者2500余名,论道湖南频道则汇聚了湖南题材作者、专家学者达1000余名,这为开展舆论引导打造了核心数据库。

(四)网群工作优势

在国内地方新闻网站中,红网网群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形成了特定优势:一是省委宣传部、网信办高度重视红网网群工作,为红网搭建平台,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二是红网一直是国内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先行者。从建网开始,红网相续开设百姓呼声、红网论坛、消费维权、问政湖南等平台,不断创新探索网群工作模式,形成了开展网群工作的用户基础。2017年6月,红网再开全国新闻网站先河,率先成立第一个网上群众工作部,继续探索网格化模式,与长沙县共建县网上群众工作部。红网论坛打造了独具湖湘特色的“城市论坛”,成为湖南网民的精神家园。一大批版主与意见领袖成为党委政府的外脑,同心协力共话发展。论坛多名版主、网友当选为当地政协委员和湖南新媒体代表。三是地方党委政府继续增大对红网网上留言办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巩固了红网在湖南“互联网+群众工作”中的绝对优势,形成了在线回应社情民意的常态机制。尤其是省委网信办大力推进网上群众工作制度化,长沙、邵阳、娄底等10个市州以“红头文件”形式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机制中。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湖南红网用网络问政架设“连心桥”》向全国推荐红网经验。

(五)文化资源优势

红网打造省市县媒体融合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中南传媒集团每年出版万余种图书,积极转型迭代,成为了中国出版业的风向标,也是中国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领头羊,这为红网内容生产提供了“富矿金山”。近年来,红网结合融媒体传播手法,以书评、连载、听书、“红书人”访谈等形式推介图书,二次开发优质出版资源,生产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产品,把纸质图书转化为图文、视频、音频等形态产品,为网民提供丰富、多态的精神食粮。如《袁隆平的世界》《山河袈裟》》等大批湘书,《湖湘文库》等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主题出版物,既满足了网民阅读需求,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对策分析

(一)以正面宣传为底色,坚守红网融合发展的立身之本

作为党媒平台,红网始终牢记“政治家办网”的理念,强化“喉舌意识”,壮大主流舆论,为社会经济发展凝心聚力。这是红网巩固主流媒体地位,打造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立身之本。坚守这一根本,就要正确把握好“时、度、效”三个关键要素。一要把握好“时”。强化时机意识,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确保正面宣传及时。一方面要盘活全局、统筹调度,在报道中发挥已有的红网媒体集群效应,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继续优化媒体集群的联动机制,强化红网分站、省直网群的协作思维,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与策划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红网云”融媒体平台,完善日常的正面宣传模式,建设与丰富新闻线索数据库。再结合红网覆盖优势,先人一步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早和快上做足功夫。二要把握好“度”。认真领会中央及省委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把握融合传播边界。着重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做好宣传解读,弘扬主旋律,将社会效益摆第一位。让“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部署在化解群众质疑、困惑中落地生根,通过红网省市县媒体融合平台(融媒体中心),架起党委政府与民众间沟通的桥梁。平衡基层报道的频率与方式,走基层要冷热均衡、疏密得当,避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三要把握好“效”。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民众关心的问题,树立党委政府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如“扶贫攻坚”报道要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准确数据与实地走访反映群众呼声。更要通过可视化创新表达,将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传播推广上强化红网集群的主流媒体功能,加强重点稿件推送,形成正面宣传合力,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最强音。

(二)以视频优先为纽带,理顺红网媒体集群的融合战略

纵观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智能优先等三个“优先战略”依次演进。实际上,红网移动化转型依然是基准点,视频化是主攻方向,智能化则将是下一轮优先战略的重心。一要以加强移动化为前提。升级时刻客户端功能,加大安装下载推广,将时刻打造成为人们表达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的主要移动互联网入口。以网站官微为平台,以品牌栏目为支撑,联动省市县网群媒体微博发布厅,升级红网“微传播”体系。以“红网云”融媒体平台为抓手,推动红网媒体集群全面移动化,为打造高价值的移动应用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二要推进视频优先战略。探索项目制或工作室模式,以推动视频新闻快速生产系统、网闻联播聚合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红视频”等精品,提升时刻客户端的视频观看体验。开启“视频+”,通过“视频直播+产业+服务”,提升“红直播”品牌影响力,发挥产业经营中的品牌效应。围绕平台精准用户,以统一风格与水准,实现原创生产与聚合发布的结合,避免内容同质化、泛娱乐化。如挖掘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高水准的视频转化,通过红星网、红星云面向全省推出湖南“党课”视频产品。明确微视频、微直播等特色定位,积极拓展视频内容终端,除利用红网已有渠道,更要借船出海,加强与第三方大型视频平台合作。三要找准智能化的切入点。要认清智能化在国内媒体融合发展中的趋势,探索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融合发展,从工具性运用入手,揭开智媒时代的面纱。如引进与开发写稿机器人,将短视频制作这一类技术要求不高但较繁杂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完成,为优质内容生产、深度报道节约时间与人力。最终树立“智慧媒体”的目标,探索“人工智能+媒体”的融合模式,实现时刻语音聊天机器人的入驻,增进用户的交互性体验,做“懂用户”的移动端。

(三)以协同发展为契机,规范红网媒体集群的运营管理

分站体系、省直网群涉及面广、用户群多元,融合发展中需要在标准化、模式化及一体化上下足功夫,避免条块分割,实现“一体化督导、全盘化掌控”的融合管理格局。一要标准化管理。从顶层设计、绩效考核、内容服务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优化协调管理的基本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明确平台发展方向、核心业务,围绕重心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标准。强化管理层的融合发展思维,提升各部门融合管理水准与效率,降低红网媒体集群管理联络的沟通成本。规范采编,建立与完善统一的采编数据库,理顺互联网安全与舆情管理的流程,促进内容服务与产业经营的深度融合。二要模式化运营。总结红网总站的运营模式,如总结红网与省直厅局开展的频道共建经验、政务应用平台的开发经验,用以指导分站运营。针对没有经验可循且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选择分站先行先试,科学评估与改进试点效果,形成可复制方案。面向基层,创新与深化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模式,实现平台产业化,找准影响力变现的精准模式,提高平台经济体量。三要一体化发展。树立一体化思维,打破传统地域界限,摆正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战略性位置,实现红网分站、省直网群与总站协同推进。技术上推广“红网云”融媒体平台,形成一体化驱动,将“红网云”作为红网未来的核心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功能模板能统能分、可定制的平台型产品。深化内容传播上的一体化带动,红网总站为市州站内容传播提供指导,以市县内容的“精加工”“再加工”为重心,优化“通联-分站”协作体系。将红网出版事业部纳入集团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员单位,凸显红网“党网”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为,把“平台依赖”转化为“平台赋能”,以“内容升级+业态创新”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擦亮“出版湘军”品牌。

(四)以技术革新为引领,释放内容产品服务的价值增量

以技术革新解放采编队伍的生产力,从内容传播的专业化、本土化和差异化上着力,牢固“内容为王”的融合传播定位,通过“改增量”实现“调存量”,提升内容产品的到达率、点击量,调和信息泛滥成灾与有用信息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内容输出的供给侧问题。一要提高内容的专业化。打造所属领域内容数据库,鼓励采编人员深耕本行业的垂直领域,打造强大的个人知识数据库,深入掌握领域内的专业性知识,成为这一领域智库型、专家型的媒体工作者。提升内容知识含量,增强评论编辑的专业化素质,聚合每一领域的专家级评论员,形成专业视野,以深刻、独到的观点,生产高知识含量的深度内容。用具有专业水准的内容创意击中用户“痛点”,如政务板块要区块深耕,打造“互联网+政务”移动应用平台,回应用户最关注的普遍诉求,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出爆款产品。二要增强服务的本土化。深入基层,发挥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覆盖优势,开展“驻村报道模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找到深入推进省市县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使解读国家战略、政策方针,与产业营销相结合,让百姓获悉各项利民举措,为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三要突出产品的差异化。找准整合文化资源的契合点,找到与服务省委省政府、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湘文化的一致性,为打造党媒的基层文化阵地,深入挖掘出版资源,助力文化繁荣。另一方面要发挥网上群众工作的优势,打造增进网民互动参与感的平台型产品。如整合打通问政湖南、红网论坛等互动类栏目,实现用户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网上社情民意,提增用户的参与感与活跃度,持续构建新的用户关系,不断释放融合平台的价值增量,升级网上群众工作的“红网模式”。

(五)以资金政策为保障,优化省市县融媒体的区域布局

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一要为推动全省市县以红网市州站作为本地融合发展的平台,聚合报刊、广播、电视、客户端等媒体资源,升级省市县媒体融合发展的“湖南模式”,全面扫清政策障碍。特别在保持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加快红网县区分站升级,重视引进全媒体人才。二要优化顶层设计,从政策上强化红网分站与省直网群的渠道融合,支持省直网群“一网一云”,与分站实现融媒体平台共建共享。专项扶助资金方面。建议设立专项媒体融合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红网云”等融媒体平台建设,解决省市县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联动问题,以此增强采编力量、优化采编流程、升级采编设备,提升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发挥红网县市区分站服务当地党委政府、服务基层群众的平台功能。确保以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引进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加快以党网为主平台的湖南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

(六)以科学评估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层次化的人才队伍

科学评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南,更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导向。全面构建一体化评估体系,促进全媒体人转型,重点推动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常态化、层次化。一要精准化培训紧缺人才。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红网日常报道、单篇深度报道较弱的现状,着重培养与引进深度报道记者,组建深度报道部门,统筹深度报道实践培训;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推动采编队伍主动掌握视频剪辑、可视化制作等所必须的技能。针对市州站采编经营现状,由总站统筹协调,评估分站人才结构问题,选派骨干到分站挂职。二要常态化健全培训机制。健全培训体系,营造学习氛围,人力资源部门不断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明确并更新日常化培训的主体内容,要将科学培养后备人才作为工作重心。鼓励在实践中发现与培养人才,鼓励采编人员到新媒体平台开专栏,认真对待稿件评优,通过点评作品提升采编技能水平。加强与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合作,开设融合报道专业,共同打造“融媒体人才培养实验室”,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层次化设置培训阶梯。设立“站长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等层次化的培训项目,解决好管理层的融合战略思考问题,与基层员工“不熟悉H5制作”等类似技术问题。优化内部技术阶梯培训,建立全媒体记者编辑、全媒体运营管理、大数据分析师等技术等级,推动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有效引导采编队伍融合转型。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张靖媛)

  • 上一篇: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肖凌之:致敬百年党史 湖南文艺战线立潮头
  • 下一篇:省长殷殷嘱托催奋进 华菱以实际行动力争跻身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