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忆袁老|袁老师在科技创新上的“异想天开” 给了我最大的启示

时间:2021-05-26

编者按:音容宛在,功勋永存;先生千古,国士无双!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忆袁老》系列报道,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同事、朋友、学生讲述与袁老相处的点点滴滴,深切缅怀这一伟大科学家,告慰袁隆平院士的在天之灵。

讲述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唐文帮

最早对袁老师的了解来自教科书。

由于我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康春林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陈立云教授与袁老师都是亲密朋友,所以我大学本科期间就经常见到袁老师,1995年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耘园基地,我们称之为小农场,时常看到袁老师来小农场指导,从小车上下来,和我们一样,一双拖鞋,一个裤脚长一个裤脚短,不时还光着脚下田查看。

大学毕业前夕,我在三亚崖城(现在的崖州湾科技城)学校科研基地实习,新疆农科院水稻所所长带我去师部农场看袁老师,我心里七上八下,担心袁老师不待见我。可一见到袁老师,他依然是那么亲切和蔼,我一颗忐忑的心总算放下了。

2016年我去三亚基地看望袁老师,他带我们参观师部农场南繁中心基地的水稻品种,水稻品种非常优秀。我给袁老师建议,可以利用现在品种优势明显,全力发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我邀请他去我们基地,指导适合机械化制种品种进展时,他看了看表,说“还只是17时30分,现在就去”,他驱车半小时,赶到我的林旺基地进行指导。

尽管袁老师非常忙,但凡是我们的学术活动,如:研究生开题、答辩,研究进展汇报,成果评价等,对我们的邀请,他几乎没有拒绝过。2020年9月22日在学校召开的“作物学前沿问题研讨会”,他不方便参加,但写了贺信,给予会议和我们殷切期望和鼓励。

这就是大科学家袁隆平老师。

与袁老师相识已久,是我们水稻人的统帅和偶像,对我们的影响潜移默化,袁老师在科技创新上的“异想天开”,给了我最大的启示,即“一切皆有可能”。

袁老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性,创造性地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对于自花授粉作物的水稻而言,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一株水稻,在20度温度下可育,能够开发结实,而在25度温度下又变成不育,不能正常结实,非常神奇,不可理喻,这就是袁老师指导完善下的两系杂交水稻;超级稻工程,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直到1500公斤的目标,这是大家不能理解的数字;“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种三亩地产四亩地的粮食,即增产30%的产量,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是袁老师的“瞎胡闹”;杂交水稻的五个阶段、杂交海水稻、第三代杂交水稻等,这些还有很多人不认同,认为是袁老师的“异想天开”。

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正是袁老师的这种“nothing is impossible”的创新精神,才有后来的伟大成就。

我们都知道袁老师的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之梦;是“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之梦、是“振兴民族种业”之梦,我们这些干将,一直在袁老师这个统帅的带领下,为着这个梦想在奋力拼搏、不断攀登。

杂交水稻在我国已推广近50年,我国在杂交水稻品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种子生产优势不明显,另一个方面,水稻种植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轻简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用种量急剧增加,导致用种成本提升,杂交水稻的发展遇到新问题。我们在袁老师的鼓励下,以小粒型不育系选育为突破口,实现杂交制种混播混收、机械分离全程机械化制种;已选育出卓201S、卓234S、展998S等6个小粒型水稻不育系通过审定,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产业化过程中,供不应求。

袁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梦想依在,我作为水稻教学科研人员,一方面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另一个方面,要像袁老师培养我们一样,培养好下一代,让杂交水稻后继有人。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何青 整理报道

  • 上一篇:忆袁老︱最后他是在歌声中停止心脏跳动的
  • 下一篇:湖南出版集团第六届“珈汇杯”足球联赛闭幕:长沙市新华书店夺冠,红网获得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