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到沙洲红色景区开展研学游,举办“观好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红网时刻 通讯员邓生祥 黄义亮 谢松慧 李佩 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初夏的湖南汝城沙洲瑶族村,时而暖阳高照,时而阴雨连绵多变的气候并没有影响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寻初心的热情。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一批批身着校服的青少年兴致勃勃聆听红色故事,感受家国情怀,汲取成长营养。
不久前,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组织全校1994名学生,分成了6个批次,沿着红军足迹,步行来到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徐解秀故居等场所。作为领队和讲解员,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校长朱细芬等人,饱含深情为同学们讲起了红色故事,耐心回答着一个个提问,并结合当前学习生活即时教导勉励着学生。
活动后,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学生每人写具心得作文,评选出了16幅优秀作品,并用展板展出,供大家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同学们身临其境了解了红军长征风雨历程,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战的伟大精神。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一定继承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紧接着,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作领路人、先前培训班培养的几名学生充当讲解员,汝城县第四中学全校1458名学生也分批次来到了沙洲村。
汝城县第四中学组织全校学生分批次到沙洲红色景区开展研学游,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半条被子故事的画面。”初入陈列馆,小小讲解员满怀自豪的解说,瞬间把同学们的专注力提升起来。从一楼展厅至二楼展厅,朱德濠头脱险、“世界一家”牌匾、毛泽东在汝城、出路在哪里、攻打石壁山等红色故事,让年龄稍长的初中生专心听、认真记、用心悟。待到“半条被子”故事展示处时,大家红着的眼眶中早已噙满泪水。
返校后,各班主任分头组织举办主题班会,师生一起对研学游进行讨论交流,巩固和深化学教效果。同学们自觉地将所观、所感、所思写下来,一页页情真意切的心得体会,融合着一颗颗“爱国心”、一份份“报国志”和一个个“振兴梦”。大家一致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后要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爱党、爱国、爱家乡,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
“在学生抽穗拔节关键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好红色教育,为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至关重要。”汝城四中德育副校长宋敏辉表示,发挥身边红色基地教育功能,开展实景式研学游,收效远胜于在教室里单一讲授的品德课。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学生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认真聆听徐解秀儿子朱中雄老人讲红色故事。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场实景研学游,就是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作为湘南起义策源地和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汝城一方热土,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广为传颂着“半条被子”、“朱德赠匾”、“一张借据”等大量红色故事,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邓小平、陈毅等伟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到处遍布的革命足迹和遗址,激荡着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脉相通的鱼水情深,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党史铸情怀的大阵地。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史学习教育中,汝城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富矿”,多形式开辟思政课堂,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深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遗址和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等地进行研学游,大力开展“观一处基地、讲一个故事、作一场讲解、写一份心得”活动,强化立德铸魂教育效果,让红色基因从小根植到青少年中。迄今,全县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实景研学游人次数达3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