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共携手 护“绿心”——长株潭“生态同建”加快绿色崛起

时间:2021-05-31

翻开湖南省地图,长沙、株洲、湘潭3地互为倚靠,组成最牢固的三角形,雄踞省域东部。

一块总面积约528.32平方公里的山林野地正居三角形中央,形成天然“绿心”,将三市联为整体;“母亲河”湘江环绕“绿心”,过株洲、穿湘潭、入长沙,源远流长。青山绿水“黏合”的长株潭都市圈,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城镇化率最高地区。

而今,如何携手共护“生态美”,不仅是三地百姓的关切,也是长株潭都市圈实现协同发展绿色崛起必须破解的“关键题”。

近日,长株潭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通过了《长株潭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一幅“中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的宏大愿景,拉开序幕。

共享一片“绿心”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

在多雨的初夏走进长株潭“绿心”,泥土潮湿粘鞋,各色各样的菌子在林下疯长。这些自然生长的生物或许不知道,这里正规划建设长株潭城市中央公园,打造服务长株潭、全国示范的高品质城市中央客厅。

早在2003年,我省就高瞻远瞩将“绿心”保护列入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2013年3月1日,正式推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将“绿心”散布于长株潭三市的核心生态区,整体置于法律保护之下。

此后,三市均加快进度全面摸底,核实违法违规项目的行政区位、三区位置、占地面积、国土依据、用地性质、规划审批等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底,702个工业项目全部停止生产、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拆除主要生产设备,不具备恢复生产能力;314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部整改到位,共拆除房屋114栋,复绿面积达621.9亩。

长株潭绿心的保护与发展是长株潭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见证。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区域生态环境领域协作机制创新大幕开启,“绿心”的整体性保护和发展规划再一次升级。

2020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以“绿心”为主体,联动周边大托、暮云、跳马、云龙、昭山等区域,大力发展科创研发、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设计创意、医养健康、文体旅游等绿色创新产业,共建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

共享一江碧水

联防联动打赢治污攻坚战

3月18日,6艘执法船从天心区兴马洲渡口驶出,正式开启长株潭融城禁捕执法宣传联合巡查专项行动。这是确保湘江流域“十年禁渔”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三市共同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的新举措。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的美丽湖南。2013年8月,我省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誓愿重现一江清水,更好造福人民。

自此,湘江边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开启携手治污大幕。

上游,株洲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关停搬迁株洲冶炼厂等261家企业,彻底截断了污染源头;实行清水塘环保片区责任制,对搬迁企业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治理,同步做好冶炼化工搬迁企业的残渣废液环保安全处置,确保不欠新账、多还旧账。2018年,清水塘整体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

湘江东岸,湘潭推动竹埠港摘掉“污纱帽”的涅槃之旅,28家化工企业全部退出、搬迁,6年完成土壤修复治理58.6万立方米,处置危险废渣3.8万吨,处理废水约8.8万吨,为全省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与此同时,长沙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向“一江一湖六河”延伸,火力全开,实现主城区101个排污口全部截污,污水处理率从不足45%提高到96.8%以上。

“湘江长株潭河段还实现了全面禁采,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砂一律叫停。湘江沿岸5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一律清退。”长沙市水务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三市联手加强了对河道保护范围内工程的巡查,加大了对各排污口的检查力度和对非法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湘江库区河道采砂非法行为动态清零。

2013年以来,湘江株洲段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湘潭段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在100%,辖区内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长沙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如今,长株潭又开启生态联防联治新征程,以“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碧水”为目标,继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市将构建三市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三市水质安全和水环境清洁,共同强化湘江保护和治理。

共享绿色生活

筑牢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争做绿心减碳行动者……”5月22日,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长株潭三市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共同发起“守护长株潭绿心,争做减碳行动派”行动,数百名志愿者共同宣读倡议。

“我们制定了五年计划。”省生态保护联合会会长周秋光表示,未来五年将加强长株潭民间环保队伍协作调研、共同行动,完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联手协作,共享绿色生活,三市早有成功经验。

统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统一森林防火标准、统一有害生物防治、统一大气联防联治……如今,长株潭大气监测超级站基本建成,分布三市的5座大气环境监测组分站投入运营后,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三市空气优良天数均超过300天。

“三市应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同时建立三市生态文明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在社会领域,鼓励全民积极参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4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明确,三市将优化区域涉气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城市道路、机动车、秸秆和垃圾焚烧、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力度;探索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检测、超标排放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对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进行协同监管。

4月27日,长沙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和保障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今年长沙主动对接株洲、湘潭两市,协同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与产业发展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立法,高标准建设长株潭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三市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上首次实现协同。

  • 上一篇:湖南今年重点实施“十大产业项目” 拟投资总额超1300亿元
  • 下一篇:拟投资总额超1300亿元 湖南今年重点实施“十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