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大电机厂房,国内单台最大功率(2兆瓦)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下线仪式在此举行。通讯员 摄
【铭刻】
2007年11月3日,由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电股份”)自主研发的国内单台最大功率(2兆瓦)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湖南进入世界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先进行列,确立了湖南在国内风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追寻】
5月下旬,湘电股份电机事业部大电机厂房内,一派繁忙景象。精加工、叠压、嵌线、装配,各责任区的工人们干得如火如荼。
2007年,国内单台最大功率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下线仪式就是在这个车间进行的。许多年纪稍长的工人都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湘电股份攻坚克难一年又两个月。
“2006年9月接到任务,要求我们生产两台2兆瓦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接到任务时,我们拿到的只有一张电机外形图和一些性能参数。”湘电股份电机研究所副所长王步瑶介绍,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功率为2兆瓦,重量为52.2吨,效率值为95.5%,“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当时我们生产的普通永磁电机的功率都在几十千瓦到四五百千瓦之间,外形均为长方体,这次的样机不仅功率加大不少,而且外形也变成了圆柱体扁平结构。”
当时,湖南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国家863计划正在确定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科技部也在确定兆瓦级风电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承制单位,湘电股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当年,王步瑶负责电磁设计和工程图设计。在众多技术难点中,他认为最关键的是攻破永磁材料抗去磁技术及寿命稳定性检测技术难点。“永磁材料易氧化,加上电机本身震动、去磁磁场及高温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电机寿命。”
为了确保电机各项参数达到预定指标,设计团队与生产车间在方案评审过程中曾产生激烈冲突。王步瑶说:“我们认为方案可行,车间认为按当时的工艺无法完成。”
为此,设计团队和生产车间每十天召开一次方案评审会,邀请双方成员和行业专家进行评估,直到多方达成共识,才进入到生产阶段。王步瑶说,整个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硬仗当中,仅6个月就完成了风机全套设计、工艺资料。
工人骆旭全程跟踪了两台样机的生产制造。他介绍,在试制过程中,车间分成6个攻关小组。“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一道相继攻克了线圈制造、机座焊接与加工、定子铁心叠压、磁钢装配、定子套机座、定子立式嵌线、总装、气隙调整等几十项技术难关,确保了风机的成功下线。”
2007年11月2日,湘电股份电机事业部大电机试验站的平台上,两台样机已安装完毕。试验站控制室内,开机组、合开关、调变频器参数,随着风力发电机旋转速度的加快,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不断上升:35.4千瓦、85.6千瓦……1875.3千瓦、2008.8千瓦、2204千瓦,超过了2兆瓦的预定指标,试验成功,在场职工欢呼雀跃。
11月3日,激动人心的下线仪式如期举行。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任远对国内单台最大功率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成功下线给予了高度评价。“唐院士说,湘电股份开发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产品。”王步瑶回忆,当电子显示屏显示发电机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时,掌声经久不息。
参与上线仪式的专家表示,这一风电产品的成功下线,对于彰显湖南在兆瓦级风电产业的自主研发制造优势、确立湖南在国内风电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湖南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步落户湘电股份。
“十多年来,湘电股份始终奔跑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王步瑶介绍,2010年10月21日,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在湘电股份下线;2015年6月2日,华能苏宝顶风电场正式投产发电,风电场全部75台发电机组均由湘电股份提供。目前,湘电股份正在研制8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
【感言】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湘企积极投身风电建设热潮,涌现出一大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坚持创新引领,湖南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