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李家宇:生来红 敢当先

时间:2021-06-04

“生来红、敢当先”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脑中被放得最大的字,也是入职以来的最深感受。红网的“红”在于培育的土壤充满红色传奇,在于它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硬朗的网络湘军、媒体湘军,也在于它敢打敢拼敢当先的开拓进取之精神。

2001年5月30日,充满红色传奇的三湘大地上传来一声啼哭,一个为党生、跟党走的“婴儿”破网而出。从此历经20年,从10余人的简陋之所到感触湖湘每一寸土地、新闻触角延伸全国直至影响力走出国门的主流媒体,从呱呱坠地到中国地方网站第一品牌,湖湘热土上再次出现一个红色的传奇。

红网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入党出制、当红不让”。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党网”,再到率先舍下事业单位身份,跳出体制,走出舒适圈,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摸爬滚打。2009年10月,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明确红网为湖南核心党网媒体。红网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问政,第一个实现三级传播、“六位一体”矩阵,第一个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第一个……红网走出一条“入党出制”、由内向外、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

“不搞大而全,执着专且精”,这是我对红网的又一个印象。红网成立之初,正是互联网特别是门户网站在中国蓬勃生长的时候,此后历经了电商、直播、共享经济、视频等多个互联网风口,红网始终坚定自己的定位和战略发展之路,从报网互动,到媒体融合,再到视频化转型,红网依然是那个红网,红网也不再是那个红网。依然是那个红网,它听党指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服务人民的宗旨没有变;不再是那个红网,它从呱呱坠地的忐忑,历经二十年岁月的洗礼,练就一身本领,已然成长为坚毅有为的青春少年。

作为一名湖南本地成长起来的新闻学子,这样的传奇自然是梦寐以求的奉献之地。因缘际会下,经过一系列考试和面试,我在2018年6月13日正式入职红网。从这一天开始,红网的“红”由我眼入我心,渐次深入骨髓。

我曾有幸以“挂职锻炼”的机会,从总部走到衡阳分站。有一次,一位老乡打电话来,说对法院判的一个关于他的案子结果不认可,希望红网关注报道,并在红网的维权平台发帖。“别的我都不相信,就信你们红网,好多人在你们红网发帖”,很多内容我都已不记得,但老乡说的这一句话我记得异常清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任,而是信赖,是群众对红网的依靠。可能也是出办公室见的世面少,那一刻我真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有些不知所措——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不知该如何处理,特别是老乡说明天想来办公室提供一些“证据材料”。还是旁边的分站同事解了围,接过电话跟老乡聊了起来,问清楚什么事后,告诉他可以先通过常规的司法途径反映自己的事情。说的具体内容我也记不太清,但说完之后电话那头的感谢声却依然在耳。见微知著,这就是红网人的魅力吧,我想。

还有一次是在疫情期间。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阴霾开始笼罩四方,媒体人的逆行就在这些重要事件的重要时刻。疫情发生后,红网立即发了动员令,要求所有休假员工取消休假,首先在家待命。说是待命,其实已经开始在家工作。我从大年初二开始在网上搜寻各类相关消息并加以整理分析。两天后,便踏上了回长沙的路途。与此同时,各地的红网人在做好疫情防护和配合检查后,如同归巢的蜜蜂,纷纷返程。

很快,辟谣侠盟平台在红网成立,一篇篇辟谣稿和关于疫情的报道从红网飞往各地。专业、协作、高效的红网人,再次让红网之“红”照亮了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天空。而最让我钦佩的是,由休假转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大家几乎没有任何过渡,一名名记者被派往前线,出入死生之地,历经悲欢之情,依然写出深入人心之文。对疫情前期安定人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网不仅在疫情期间当红不让,一马当先,在扶贫工作中也是一样。不但有扶贫人在乡间,更有扶贫平台在网上。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湘农荟”平台通过“党媒+互联网巨头”的模式,发挥融媒体的传播力量,通过开展“湘农荟大直播”和“湘农荟大擂台”等活动,全面打通农产品产销供应链。“湘农荟”更将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打造成一个品牌化、集约化的聚合体,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相补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集娱乐、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集市”,反映了红网把握互联网“风口”、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平台运营的智慧。

“生来红,敢当先”,是身为红网人的最大骄傲,也是红网教会我的重要一课。脚踏实地与乘风破浪并不矛盾,就如同红网的党媒身份和锐意进取互相成就。今年是红网建网二十周年,作为入职三年,勉强称得上“老”员工的我,唯愿它“福如东海长流水,永续湖湘革命红”。

(作者:李家宇 系红网舆情中心编辑)

  • 上一篇:“追忆历史,砥砺前行”湖南大学第四期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班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
  • 下一篇:全国航空文化育人专指委在长沙成立 长沙航院被授予主任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