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永州市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彰显城市底蕴

时间:2021-08-23

汇聚千年文化 彰显城市底蕴

——我市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见习记者 唐利 通讯员 谢日升

文化是城市之魂。

2018年4月,永州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年来,我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8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永州市名列其中。

至此,永州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了更多可以描摹的空间。

文化定制,创新打造“永州模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创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坚持守正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符合永州的实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全体市民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抓手,作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功能性、引领性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全市“一盘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四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抓创建,纵向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创建联络员队伍3394人,横向组建市县两级部门联络员队伍728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络员工作队伍。

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千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1.38平方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市18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平均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建成合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20个,社区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100%,文化活动场所和留守儿童活动室实现村级全覆盖。

基层文化队伍迅速壮大,每个镇街综合文化站配齐3名编制人员,每个村社都配备财政补贴人员1名,组建53支专业文化艺术团队,登记在册6680支业余文艺团队,集中培训基层专兼职文化工作者1.7万人次,1.3万名文化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

建有永州市公共数字文旅云大数据平台、县区文旅云平台、网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成9个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市级图书馆可提供数字资源30TB,县级图书馆可提供数字资源4TB以上。建成全市文图两馆数字“中心馆+总分馆”体系,图书馆总分馆556个、文化馆总分馆192个。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阅读城市·书香永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永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暂行办法》《永州市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创设“永州全民阅读季”,推行“市县区行政首长担任全民阅读‘第一推广人’”,为全国其他城市推行全民阅读提供了示范。

城乡共进,文化普惠于民

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是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创建过程中,永州的人文底蕴愈发清晰,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2020年11月18日晚,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正在上演一场文化盛宴,当天的演出座无虚席,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一曲大气磅礴的歌舞《共圆中国梦》拉开了送文化下乡演出的序幕,接着独具巴渝特色的《川剧变脸》、零陵花鼓戏《打赌》、魔术《千变万化》等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轮番登场,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博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和连连喝彩。

这只是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剪影。

文化服务下沉,广惠所有群众。据了解,全市三年送戏下乡演出1.32万场次,送电影下乡6万余场,惠及群众600多万人次。文旅融合催生文化繁荣,公祭舜帝大典、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第四届全国草书展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满足了职工群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2018年以来财政扶持创作精品力作15部,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获得湖南省田汉戏剧新剧目奖,进京演出、全省巡演60场。女书大型史诗剧《八角花开》、瑶族歌舞剧《盘王之女》等地方精品戏剧得到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

大力开展群文活动,主办了100多场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培育群文品牌服务项目20多个。农家书屋、“村村响”“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全市三年送戏下乡演出1.32万场次,送电影下乡6万余场。疫情期间,全市线上推出900门文化慕课,开展专题文化活动59场,创作1680部抗疫作品。积极推进特色文旅项目建设,建成特色文旅小镇13个,文化创意产业园13个,特色文化街区12个,大型公共文化舞台15个,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科技馆、民俗馆24个。

漫步永州大地,文化建设遍地开花。

“今天的主题《周敦颐在永州》我特别感兴趣,带孩子来听课,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家住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的樊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在微信上看到过别人发的“潇湘讲坛”的片段就深受吸引,这次特意带着小朋友到现场听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大力推进“阅读城市·书香永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永州讲坛”“潇湘讲坛”等阅读活动品牌,着力推进“阅读十进”活动,构建市、县、街镇、村社、小区“五级阅读阵地”体系。三年新增200万册实体图书,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06册,名列全省前三,阅读资源供给丰富充足。提升了人民精神文化素养,塑造了“书香永州”的城市灵魂。

“我特别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了解本土文化,只有重视它,研究它,读懂它,永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才能久远而弥新。”每个周末,市民李先生都会来逛一下石刻拓片博物馆。

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自2019年5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游客、学生等10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凤凰网、艺术杂志、书法报、等专业媒体都进行了报导,已成为永州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阵地。

服务下沉,不断擦亮文化品牌

文化沃土,百花绽放。

“创文”不是“独角戏”,而是琴瑟和鸣的“大合唱”。在创建实践中,我市各地培育文化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持续推进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零陵夜宴”十大品牌活动激活永州夜经济,冷水滩二八农耕节、祁阳祁剧节、阳明山“和”文化节、道县龙舟赛、江华盘王节、赶鸟节、江永女书文化节、洗泥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也是精彩纷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

江永勾蓝瑶寨成立民俗文化表演合作社,对贫困瑶族群众进行民族舞蹈培训,通过表演增加工资性收入。民俗表演合作社实现年创收8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5800元以上,全村整体实现脱贫。

江华瑶族自治县在最大移民镇水口建设瑶文化主题文旅项目“爱情小镇瑶都水街”旅游品牌,组织瑶族移民群众参与瑶族长鼓舞表演、婚庆民俗展示、特色手工艺加工等,其中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推广活动成为全国性群众文艺演出服务品牌。以打好“瑶族文化”“浪漫爱情文化”和“生态水文化”三张牌为价值基础,带动5000余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江华首个AAAA级旅游区。

“看演出、赏夜景、品美食、逛古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种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作为一个零陵人,真是很幸福。”在采访中,不止一个市民这样说。

零陵以夜间经济发展模式“吃、逛、玩、游、看、住”为导向,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资源,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夜间经济示范区。据统计,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区接待游客61.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945万元。在零陵古城,“零陵夜宴”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媒,点亮了一城夜色,是于变局中开新局闯出的新路子,也是千年古城力推全域旅游促进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永州充分发挥在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以特有的红色文化、舜德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族文化以及祁剧、花鼓戏等特色资源,培育出了众多公共文化品牌。

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少年儿童血脉,永州市开展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进校园”工作,出版了全国第一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红色文化简明读本——《童心向党》和《少年心向党》,建成20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4所红色文化示范学校,组建11支红色文化宣讲团和志愿者队伍。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永州坚持将公益演出、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纳入财政专项资金保障。2020年人均文化事业费72.18元,步入全省前三。

如今的永州,处处弥漫着文化的韵律,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的文化底蕴正在向世界绽放。

  • 上一篇:湘潭市启动新一轮集中打击整治“三贷三霸”专项行动
  • 下一篇:1-7月衡阳内外资到位实现“双增长” 招商引资保持稳中有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