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25日讯(通讯员 罗先忠 冯政)初秋季节,走进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一片新鲜大棚蔬菜,葡萄果园四季采摘,青石流活水养鱼吸眼球,大型养猪场、养鸽场……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文雷村由原文峰村和原雷公洞村合并而来,距城区不到4公里。2014年文雷村被确认为省级贫困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文雷村以党建引领为龙头,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依托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大胆启用人才,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从“空壳村”蝶变成村级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小康村,走出一条符合文雷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该村2018年荣获零陵区党建工作先进村、2019年荣获区十佳环境整治村、2020年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抓党建强支部,选准能人添动力
文雷村一条青石江流绕村而过,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多年来,村民一直靠种点水稻和外出务工谋生,经济不发达,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怎样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带领村民突出贫困重围?2017年村委换届时,该镇党委书记陈丰收“三顾茅屋”来到在外经商多年、有文化的年轻共产党员蒋阳秋家,讲清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讲清父老乡亲的期望值,讲清组织对他的信任,请他回乡创业为村民谋利益担任村支书。他在村支部党员会上承诺,即使村民信任、组织信任,我将在外学到经营管理办法,带领村民走向富裕道路。后经村支部党员大会选举,镇党委任命蒋阳秋为该村支部书记。他上任后,依托村里土沃、区位、水量多的资源优势,与村支两委成员一道走访农户、召开小型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研究谋划,决定走种养发展之路,以发展产业为重心,借助脱贫攻坚政策和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村民干事创业原动力,带动村民个体跟进。
2017年5月,文雷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养猪能人,与国内养猪企业温氏集团合作,流转土地50亩,投资400万元,建设了文雷村文峰温氏养殖场,年出栏生猪6000余头。村委会以文峰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以资金、土地入股文峰温氏养殖场,投入资金80万元,占20%的股份,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个,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升产值强脱贫,整合资源挖潜力
文雷村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区位、土壤、水量以及种养传统的资源优势,广泛动员村民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种养主导产业,实现“造血式”脱贫,走出一条产业兴旺发展之路。
2019年初,文雷村引进水果种植能人唐绍青,在村里流转土地450亩,投资300万元,打造四季特色水果采摘园,主要种植适宜当地水果黄桃、白桃、阳光玫瑰葡萄、奈李、猕猴桃、沃柑、黄帝柑、夏橙等,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方便,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2018年9月,文雷村引进永州市永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80余亩,投资500万元建设文雷村永珍种鸽繁育基地,村集体投入项目资金50万元,每年定额分红5万元。同时,为有兴趣发展养鸽的村民提供技术及销售支持,为村集体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在种植方面,全村流转土地300亩,建设蔬菜大棚560个,打造零陵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基地,蔬菜产业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创业激情,既提供了创业就业岗,又增加了村民收入,有12户贫困户种植蔬菜脱贫致富,有35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亮一家3口人,开始在李量的葡萄基地打工,学到了技术,自己种植葡萄,不仅脱了贫,还建起一栋20万元的新房,2021年购买了家用小车,年收入15万元以上。
建产链强效益,创新发展注活力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积极鼓励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文雷村采取“公司+合作社+互联网+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促使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良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条采摘、观光一体化的龙头产业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种养加工,与村旅游、休闲民俗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9年,村委会引进永州市龙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亩,投资建设文峰鱼苗场,主营各类鱼苗孵化、培育高密度流水养鱼、瘦身鱼开发及鱼肉深加工等,公司自建设营业以来,累计使用贫困户用工850人次。村委会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村级投入20万元入股,每年定额分红2万元,还免费为村民提供养鱼技术支持,解决渔业销售问题。
2021年,村委会计划引进湖南省永州凯峰皮革有限公司,征地面积20亩,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设厂房6栋,主要经营皮革革制加工,皮革制品、服装、箱包及鞋的制造,特种劳务防护用品生产;皮革制品、鞋帽、服装服饰及箱包的销售,发挥城郊链的区位优势。目前,该项目已征地20亩,正在筹备建设之中。
无论是大棚种植蔬菜,桃李果园,还是养猪、养鸽子,流水养鱼,还是皮革制造加工厂的建设,都是文雷村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村级集体收入注入了活力,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全村人居环境向纵深推进,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30盏,村级道路扩宽3.5公里、河道清淤2800米、拆除旱厕75座、拆除空心房37座,完成农户卫生改厕升级430座,并建成2座高质量的旅游厕所,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