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来祁东鱼苗孵化基地调研

时间:2021-09-03

微信图片_20210831203701.jpg

8月29日中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少军调研当地鱼苗孵化基地建设、鱼苗养殖技术发展情况。

红网时刻衡阳8月31日讯(通讯员 付姣龙 高莉媛 记者 王敏)冒着正午的烈日、踏着田埂的青草,8月29日中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少军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渔业渔政处相关负责人,来祁东县石亭子镇长安村,沿着父亲刘筠老院士走过的足迹,和村民合影,察看鱼苗孵化池,调研当地鱼苗孵化基地建设、鱼苗养殖技术发展情况。

祁东县的山坪塘养鱼历史悠久,在上世纪中期以前,鱼苗是村民们用鱼箩从外地肩挑而来,路程远、鱼苗死亡率高、品种不纯。1958年,祁东县成立黄土铺国营渔场(位于现石亭子镇长安村),刘少军父亲刘筠老院士作为最早一批技术人员,吃住在渔场,成功研发出人工授精、纸箱改孵化池等多项技术,轰动全国,获得国家在水产方面发明特等奖1万元,自此祁东县人工孵化鱼苗技术全国闻名,鱼苗远销广东、广西,曾获全国“山坪塘养鱼先进县”。1962年,刘筠老院士调走,但他的技术、思路,是留给当地孵鱼户及整个长安村的一笔巨大财富。

“这里放多少母鱼?”“鱼苗孵化池、孵卵池设计简单又实用?”“水源在哪里?”当天中午,刘少军来到合作社基地,连续看了几处鱼苗孵化池、孵卵池,实地走访水源地梅塘水库,察看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了解基地日常管理及鱼苗孵化生长情况后,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给予肯定。刘少军指出,长安村鱼苗孵化历史悠久,要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依托现在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做好鱼苗孵化产业;在继续保持周边生态绿色植被的基础上,扩大绿植范围加种绿树,要硬化附近公路方便村民进出运输鱼苗,把孵化基地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有机结合,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处美丽景观来打造。

随后,刘少军来到了原黄土铺国营渔场办公场地旧址,得知当地老百姓为感谢刘筠老院士作出的贡献,把老房子保存的很好,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仍旧屹立不倒,且鱼苗孵化事业也得到好的传承,现在成为全县最大的鱼苗孵化基地时,刘少军很欣慰,他和村里鱼苗孵化户成威、邹德宝一起在办公楼前合影,共同回忆往昔父辈们奋斗的艰苦历程。成威说,老院士作为科研人才,在渔场工作4年,即使后来调走了,但父亲成建芳作为同事也跟着受益了,经常打电话或者写信请教鱼苗孵化技术难题,全家靠着这门技术养家糊口,家里三个哥哥也继承父辈衣钵,现在贵州从事鱼苗孵化行业致富,家里建了新房。

站在原黄土铺国营渔场办公旧址阁楼,刘少军一眼就望到了父亲刘筠老院士构思、投资建的孵化池,远处,一栋栋农家别墅毗邻而建。他说下次还会带着儿子、孙子再来长安村。石亭子镇负责人周伟罡介绍,长安村的鱼苗孵化技术带着村民致富,现在有130多户村民从事着渔业生产,靠鱼苗孵化技术、贩卖鱼苗每年收入10-40万不等,家家户户发家致富,下一步,为达到全国各地客户的需求,还要扩大孵化基地规模、扩大鱼苗孵化产量,建成周边省市最大的鱼苗繁殖基地。

  • 上一篇:“衡阳群众”破百万,正能量爆棚走天下
  • 下一篇:清风头条丨常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继续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严”字当头抓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