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华声在线记者 董以良
(黄刚(右三)与学生在一起。 通讯员 摄)
【名片】
黄刚,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近40年,他用甘为人梯的坚韧,培养了近千名优秀学子走入大学,让民族地区的教育开出繁花。先后获“湖南省优秀教师”“湘西州先进工作者”、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
【故事】
8月25日一早,黄刚就来到了学校。学校新建的图书室刚刚完工,10多万册图书也已送到校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全面开展阅读教育一直是我的心愿。新学期开学,孩子们终于有新书看了。”黄刚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将新书放上书架。
从教近40年,黄刚也正如一把朴实无华的梯子,让万千学生通向成长成才的未来。
“正是黄老师的作文课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毕业20年的阙芳菲对黄刚的课堂记忆犹新。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黄刚提出写周记的要求。虽然“字数、内容不限”,但从未写过周记的同学们不乐意了,还作了“周记周记,每周要记,一周不记,就会忘记”的顺口溜。
“有次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把这些调侃的话写了上去。”阙芳菲没想到,黄刚不仅没生气,还留言她文章写得“活”,真实有趣,在全班公开表扬。
这让阙芳菲备受鼓舞。她当晚买来新作文本,开始苦练写作。在黄刚的指导下,她多次参加省州作文比赛并获奖,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高考后,阙芳菲填报了中文专业,毕业后也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正是黄老师的鼓励,让我感受到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那么熠熠生辉。”
“你的字写得很工整,我觉得赏心悦目!”“你的作文有情感,继续努力!”“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们来分析原因,攻破它……”每一届学生的每一篇周记上,都留有黄刚真切诚挚的批语。
“勤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提高了;改周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帮助与鼓励,拉近师生心灵距离。”黄刚介绍,通过周记,他与学生平等交流,彼此信任。他的课,学生们总是爱学;他带的班,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2004年黄刚进入湘西州民族中学后,连任4届高三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所教班级本科上线率高达98%,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凭借出色的教学,2008年黄刚任职年级主任,11年间培养了400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其中1500多人考入重本院校。
“大家都说黄老师是学校的‘福星’,他带的那届学生高考成绩总是‘艳压群芳’,创造学校历史。”和黄刚共事10多年的教师李媛兰介绍,为了守牢高三这条“生命线”,黄刚几乎将家安在了学校。他组织老师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针对偏科、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自己则争做表率,每次帮扶的学生总是最多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学生刘新宇是个“理科天才”,对语文却兴趣缺乏,上课沉迷做数学题。每周一、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周六下午,黄刚准时为刘新宇开展辅导。一年之后,刘新宇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考了近120分,圆梦心仪的清华大学。
在黄刚的帮助下改变命运的还有学生小秦(化名)。2016年9月,小秦因父亲意外去世,决定放弃学业。“你只管上学,学费和生活费学校来想办法。”得知消息后,黄刚先后3次徒步10多公里前往劝学,并积极为小秦筹借学费和生活费。一个月后,小秦重返校园,3年后顺利完成学业并考入同济大学。
在湘西州民族中学诚毅楼二楼有一处苗圃,这是黄刚精心为师生打造的后花园。每年6月,苗圃里众花齐放,争相吐蕊,又一届毕业生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也是黄刚最幸福的时刻。
【记者手记】
为了爱与责任
董以良
“你好,我想和你谈一谈黄老师的故事。”采访黄刚老师期间,我每天总能收到这样的信息或电话,都是他毕业许久的学生和共事多年的同事。
“工作和生活总是高标准,严要求。连每周办公室卫生评比,他的办公桌永远都是最整洁的。”“刚进高中时大家都说我是个‘刺头儿’,比较叛逆,是黄老师发现我绘画不错,让我重燃信心,还免费帮我辅导课程。”“现在还记得黄老师在周记批语里安慰我的话语……”每一个朴实的故事,还原了一个兢兢业业为教育奉献一生的“老黄牛”形象。
学生成绩优异的秘诀是什么?教学管理的诀窍在哪里?黄刚回答,自己教书时从没有想那么多,“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活着就是为了爱与责任。”
坚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他用赤诚丹心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谱写了教书育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