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
——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湘潭“制造”迈向“智造”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今年4月,发生在湘潭工业企业身上的两件“小事”似乎透着点不寻常:一件是享有“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美誉的湘电集团通过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品、产线、车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了数字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步伐,成为我省首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另一件则是在2021年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湘潭工业的老大哥——湘钢与湖南移动、华为共同签署了《废钢AI定级合作协议》,而在当天正式服务生产的13个智能制造项目中,5G+废钢AI定级系统项目正是该合作协议的落地项目。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清晰地听见湘潭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脚步声。
开启“湘潭智造”的梦想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城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湘潭工业人来说,从“湘潭制造”迈向“湘潭智造”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湘潭是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技术积累沉淀和众多的产业人才。与此同时,湘潭的工业企业曾经老厂房、老设施设备居多,生产线比较陈旧。曾经引以为豪的“湘潭制造”一度风光不再。
2017年3月,《湘潭市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出台,明确提出要“通过智能化改造,构筑我市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产业振兴、工业强市目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传统的“国老大”动起来了。从文件出台前一年到2019年,华菱湘钢先后启动实施数智化改造项目100多个,打造了线材自动挂牌、自动炼钢以及宽厚板一线、高一线两条示范生产线等10多个重点智能制造项目,完成了低增值、纯值守、环境较差及效率较低手工操作等岗位上的自动化换人改造,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对影响产品质量、工艺控制稳定的关键生产环节进行升级改造。企业生产运行效率明显提升。与2016年相比,湘钢2019年铁、钢、材产量分别提高了10.1%、29.2%、29.3%,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4%。2019年后,湘钢主动出击,吸纳引进前沿5G技术,携手湖南移动、华为公司试点5G智慧工厂项目,打造的“5G+智慧天车”成为钢铁行业5G实景应用第一例。截至目前,湘钢已累计投入3.4亿元,启动了包括5G+智能制造在内的智能制造项目247个,年均创效2.6亿元。2020年,湘钢人均年产钢达1378吨,较2016年提升了74.9%。2020年12月8日,华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还专程到湘钢考察调研。
湘电的动作也毫不落后。早在2017年,湘电智能化电气车间项目就获评了“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作为湖南省两家数字化转型国资背景试点企业之一,湘电正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抢占行业发展先机。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步走战略,对标行业先进企业,重点打造产品研发三维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和制造过程数字化,实现公司数字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制造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在制造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正通过智慧车间项目建设带动整体数字化生产制造转型,目前已启动PLM、ERP二期建设,已成功实现生产计划的MES系统应用,极大地缩短了各类生产资料的准备周期,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
搭建从梦想到现实的桥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跨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同样无法一蹴而就。
这条鸿沟,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四方面:产业结构不优,研发能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不强。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水平不高;产业集群“孤军奋战”,企业之间鲜有协同;研发水平国内领先,储备优势尚未转化;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链群带动乏力。
穷则思变,依托本土产业优势和科教创新体系,湘潭开始着力建设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力图搭建从梦想到现实的桥梁。
经过几年的努力,11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已然成型。今年1-7月,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31.2%,引进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签约金额达174.35亿元,在建项目139个。
其中,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1%,签约吉利新能源新SUV项目、华滋东江汽车冲焊件两个项目,签约金额31亿元,在建设项目12个。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6.8%,签约湖南睿鼎精密电子+压铸制造项目、科普特电子高低频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等5个项目,签约金额13亿元,在建设项目33个。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8.1%,签约三一风电叶片总部基地、惠州电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个项目,签约金额10.4亿元,在建设项目18个。精品钢材及新材料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6%,签约建湘总部暨先进钢材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湖南铁工实业钢结构装配产品生产基地等10个项目,签约金额16.19亿元,在建设项目13个。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链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2%,签约TK1(肿瘤早筛)检测试剂项目、聚创体外诊断仪器和诊断试剂生产基地等8个项目,签约金额5.48亿元,在建设项目6个……
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以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为发展定位,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以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及时完成产业升级迭代,工业发展面貌持续向好。尤其是新引进的企业、新上马的项目,很多都是代表着业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流程,如屹丰汽车的汽车焊接总成及零部件项目、蓝思科技的显示面板项目、正芯微电子的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项目、宏大真空的高端真空镀膜装备项目等。
从梦想到现实,我们已经在路上。
还有更多更大的梦想
今年1月,市委书记张迎春(时任湘潭市长)提出,湘潭要“对标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施‘双链’‘双招’工程,推动优势产业朝着‘1234’目标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
在她的话中,“1”即依托湘潭在电磁电机电控方面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打造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2”即加快两个倍增,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200亿规模倍增至500亿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从50亿规模倍增至200亿以上;“3”即新增精品钢材及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等三大千亿产业;“4”即大力培育云上经济、芯片材料、智能装备、康养文旅等新兴产业。
号角已经吹响,湘潭工业整装列队,继续前行。
在政策扶持上,从年初开始,促进产业链发展的系列文件和政策就密集出台,确定了由市委常委等市级领导担任链长以及“市直部门+承接园区”“产业链办公室+产业链落地办”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产业链的涵盖内容、发展方向、工作重点、龙头企业、优势技术和平台,明晰了“支柱产业延链培强、新兴产业补链做大”的发展方向,细化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产业创新等7项工作任务。
在科技创新上,今年推进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推荐95家企业获得今年第一批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基地3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144项,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同时推荐7个项目入选湖南省《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
在聚集发展上,今年指导17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企业获批省级“小巨人”企业;召开了产销对接会,共促成7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21.82亿元;推动校地企合作;推进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筛选出我市50家优质企业的产品纳入长株潭三市工业品互购清单。
在精准招商上,今年举办了“2021湖南-港洽周”湘潭市新兴优势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会上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302.98亿元,其中工业产业链项目19个,投资额65.38亿元。在深圳举办的湖南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推介会上湘潭又签约6个项目,投资额10.7亿元。此外,围绕产业链客商库开展了20余次上门招商,走访对接了比亚迪、蔚来汽车、京东集团、百度集团等龙头企业。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世界级的!”在今年的“两会”上,民建湘潭市委会递交了一份以“培育电机电磁驱动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的重要提案,并为此开展了系列深入的调研和严格的督办。在长株潭“十四五”规划和湘潭“十四五”规划中,湘潭工业产业“世界级”目标的字眼也频频出现。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湘潭制造”到“湘潭智造”,我们还有更多更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