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平近照。
红网时刻记者 肖帅 株洲报道
“筑巢引凤,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现在的希望就是将树种下去。”
在株洲纪检系统里,但凡是提“老黄牛”这个名号,很少人不将其直接与陈和平挂上等号。这位株洲市纪委监委原调研员,现为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古镇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的老同志,在同事眼中是一位“浑身是病、且摘掉一个肾的人”,却总被他身上“热血青年”般的活力和创造力所感动。
今年65岁的陈和平,2019年获评株洲市十大乡贤,今年更是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但他脚步从没停歇。如今,疫情一过,陈和平又有新动作了。为了朱亭古镇的旧貌新颜,他正奔走在筹划古镇新建设的道路上。
为了解古镇之“古”,他深入群众熟悉历史
朱亭古镇,位于株洲市渌口区。这个“古”的来由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据考古发现,此地是江南古人类活动遗址。然而真正在历史留名则是南宋时期,当时的大理学家朱熹与名儒张栻(时任岳麓书院山长)游历至此,并在当地结苇为亭,讲学长达五个月之久,这也是“朱亭”这一地名得来的渊源。
这份厚重沉淀的历史,让朱亭古镇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镇上却鲜有古迹。陈和平在去年4月被镇党委政府聘为朱亭镇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顾问。随后,他花了近半年时间搜集查阅资料,走访村民,终于对朱亭古镇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深入了解后发现,朱亭在外名气很大,但游客往往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还落下了这么一句评语:‘三无一破’。”陈和平告诉记者,由于当前是朱亭无“亭”,朱子无“祠”,紫阳(朱熹号紫阳)无“阁”,外加上街道破损严重。目前在朱亭古镇发展人文旅游存在一定难度。
为再现古镇之“兴”,他积极筹划欲将古镇“复原”
“现在朱亭拥有全国重点镇、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株洲特色镇、新型城镇试点示范镇四块牌子。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多适合现在提倡的两小时旅游圈设定,在朱亭开发旅游一定有搞头。”
当前的现状没有吓倒陈和平。依据当地已有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与当地龙头企业相结合,在他心中,已为朱亭古镇规划了“农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兴镇、旅游活镇”四大战略的复兴之路。
在原“一苇亭”旧址重建“一苇亭”,在原“紫阳阁”旧址重建“紫阳阁”,在现朱亭学校(即原朱子祠旁)建一大门,悬挂“朱子祠”牌匾,同时,还可以利用宝贵的铁路路基,建设“紫阳阁”的同时,建设朱熹文化广场,建设朱熹商业一条街或朱熹文化一条街,以吸引游客并招商引资。在陈和平的心中,早已为朱亭古镇的明天,画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蓝图。
这一切都没有停留在表面功夫。去年起,陈和平就已与镇政府一道,积极对接旅游文化公司或企业,“只要将三无变成三有,把框架搭出来;古镇美好的明天一定指日可待。”在陈和平的心中,朱亭之美就好比曾经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精妙、细腻,足以吸引着万千人的眼光。
曾将涣散村变示范点,他的动力就是“民”
陈和平这种敢想敢干的劲头绝非空想。在被任命古镇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之前,2016年,株洲市委组织部发出“招贤令”后,陈和平主动请缨,担任浦湾村党总支书记一职。
当时的浦湾村,是软弱涣散村。一间40多平方米的村办公房子,一本明里亏空数十万元的账本,一个三村合并后的涣散班子。可谓是百废待兴。
即便在整顿风气的三个月后,陈和平在会上提出,先“建个窝”“修条路”“打个洞”的设想,仍被当时参加会议的党员、组长们当成是“豪言壮语”般的笑话:陈书记口才好、水平高,牛皮吹得大,不知道到底做得怎么样。
然而,事实证明,3年来,陈和平为村里争取3000多万元资金,开展项目建设30多个,拉通了环村公路;“湘江休闲旅游区”“立体林业区”和“鲜果小镇区”3个特色片区格局已经形成。
2019年,浦湾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省美丽乡村、省同心美丽乡村、省文明村、省党建示范村等荣誉;2020年,更是获评为全国文明村,村歌《浦湾之歌》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首届村歌大赛获得二等奖,是全国百佳村歌之一。
浦湾之歌。
陈和平动情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党龄已有45年,退休也近5年,但自己牢记使命不忘责,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愿情系‘家乡’终不悔。时刻不忘党员的身份和权利义务,捧出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