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长沙开福区清水塘路上的报刊亭。图/实习生吴陈幸子
在城市街道的小角落里,一直有家报刊亭在那里驻守。
1999年,蔡爷爷开始经营着这家报刊亭,2013年蔡爷爷去世后,儿子蔡俊接手了这家报刊亭。
对于长沙市一中的学生来说,报刊亭是放学路上最爱停留的地方,最新连载的漫画、时尚杂志、故事书……只要走到报刊亭,总能找到想看的刊物。
那些不足十平米的报刊亭,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青春回忆。
潇湘晨报记者 任弯湾 实习生 吴陈幸子 长沙报道
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清水塘小学和长沙一中校门两旁有着文具店、书店和小吃店,进入营盘路之前,有一间小小的报刊亭,它已在这里驻守了二十多年,静守着这片街区。
经营这家报刊亭的是一位名叫蔡宗义的老人,2013年1月23日,老人突发脑溢血去世。老人去世后,儿子蔡俊接手了这家报刊亭,这一接就是8年。
蔡爷爷会记住每位学生的脸和名字
虽然这家报刊亭不太起眼,但是它已经在这条路上驻守了二十多年,而蔡宗义从1999年起就经营这家报刊亭了。
十多年里,他提供免费的水和面包给大家,时不时还开导孩子们,倾听他们的苦闷。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蔡爷爷”。他和长沙市一中的学生关系特别好,还会经常和学生打电话联系。每次有学生过来买东西,他都会努力记住对方的脸型、名字和喜欢的杂志。等到学生再来时,不用等对方开口就知道他要什么书。一中的学生亲切地叫他“蔡爷爷”,还有学生说他已经成为一中的象征。“开这家报刊亭,父亲不只追求经济效益,有些事情(提供免费的水和面包)他愿意坚持。”蔡俊回忆。
葬礼时很多学生约好一起为他送行
2013年1月23日,蔡宗义老人突发脑溢血去世。附近的师生、居民前来悼念,当时媒体还进行了报道,“最有爱报刊亭”“最有爱蔡爷爷”,亭和人的故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在蔡爷爷去世的第二天,他的报刊亭门口堆满了鲜花,门上还贴满了小纸条。从长沙市一中毕业的学生周礼彬说:“‘蔡爷爷’是一中人的记忆,以前上学时在蔡爷爷的报刊亭打电话都不要钱,没有我要的杂志蔡爷爷会到处找,举办葬礼时,很多学生约好了一起为他送行。”
受到父亲的影响,蔡俊接手了这家报刊亭,一接就是8年。“当时学生和顾客把悼念的纸条贴满了报刊亭,鲜花、蜡烛,我拖都拖了三车。”蔡俊说,“想到父亲做着这样一份工作,还有那么多人记得他,真的了不起。当时我觉得如果能把这个报刊亭坚持下去,也是对他的一种怀念吧。”
“跟毕业的学生聊天,还会去吃他们的喜酒”
报刊亭里,蔡俊和母亲正在与客人闲聊,左下角是给妻子庆生准备的蛋糕。
这么多年,蔡俊和他的家人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母亲会经常过来帮他值店,这天他就能休息。报刊亭没有“休息日”,今天的报纸明天摆出来就晚了。借着这样的窗口,他和母亲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同时又与社会保持着一定联系。开久了,与人接触的感觉也不一样。比起做生意,更多的是一种与老面孔叙旧、与新面孔相识的人情味。“毕业了的学生,一年半载会回来一次,跟我聊聊天,看着一些学生长大、结婚,我们还会去吃他们的喜酒。”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如今这家报刊亭的存在是清水塘街区认同其社会效益与相关部门争取而来的结果。实际上,主干道街口50米内是不允许有报刊亭的。
蔡俊谈到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卖报纸、杂志,尽可能地给社会传递一份温暖。